不過,盛庸也有他自己的方法。盛庸深知,要在騎兵衝鋒的過程中擊敗朱棣,那無疑是癡人說夢。於是,他為自己的軍隊準備了一樣強大的武器。
朱棣並不知道盛庸給自己準備了一份大禮,眼看著盛庸的軍隊似乎根本準備不足,他直接便是命令大軍發動了攻擊。
然而就在朱棣剛剛下達命令的時候,南軍士兵們忽然將手中的長矛放在地上。轉而從背上拔出了另一樣東西。
雖然距離不近,但是朱棣還是一眼看出了那是什麼東西。那是火銃!
其實,盛庸這一招還是王小明給他的靈感。當初濟南之戰時,他就是被王小明帶領著“大明火槍隊”給打回了城裏。雖然當時主要擊潰他們的還是朱能的騎兵,但是如果沒有王小明的阻攔,朱能也不見得會得手。
東昌決戰開始前,盛庸曾經仔細的思考了自己能夠勝過朱棣的方麵。想來想去,也就隻有火器了。
朱棣擅長的是騎兵遠距離奔襲,火器則正好是騎兵的克星!而盛庸最擅長的就是指揮士兵使用火器作戰。而且,為了配合火器的打擊,盛庸還準備了大量的弓弩。最絕的是,為了最大限度的殺傷北軍,盛庸還命人給弓弩的箭隻上塗滿了毒藥,絕不給北軍士兵以等待救援的機會,務必做到一擊必殺!
朱棣見到這一幕,,終於明白了來者不善,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就看是你的弓弩快,還是我的精騎快吧!
朵顏三衛猶如離弦之箭,浩浩蕩蕩地衝向了南軍的陣線。兩側的鐵騎突出,中央稍微落後,再一次擺出了他們已經百試不爽的“雁行陣”。而且,他們攻擊的根本就不是南軍中軍,而是左翼!當初的李景隆就是這樣輸掉了鄭村壩的戰鬥。如果南軍真的被包抄,那麼這一戰也就不用打了。
麵對朵顏三衛的衝鋒,南軍一改曾經的懦弱,絲毫不顯慌亂。他們將原本立於陣中的一麵麵鐵質的塔盾搬到身前,又以自身的血肉之軀頂住重盾,以這樣的陣容來封住朵顏三衛的進攻。不論成功與否,他們都將付出慘重的代價。
盛庸揮動令旗,隻見漫天的箭雨劃著一道道弧線向著北軍騎兵落下。跟著箭雨一同的,還有那一杆杆火銃的怒吼聲。
騎兵們拿起馬背上掛著的盾牌舉在頭頂上遮擋。然而密集的箭雨卻是無孔不入,很快,朵顏三衛就出現了傷亡。衝鋒在前方的騎兵被連人帶馬一齊射倒,在這樣的戰場上,倒下了,就不可能再站起來。
然而,縱然前方是密集的箭雨和火銃彈丸,朵顏三衛那些人卻好似沒有看到一樣。第一排的騎兵倒下了,後麵的人策馬越過他們都屍體,依舊向前。眼看著這些人以血肉之軀迎著密集的箭雨發動攻擊,即使是盛庸也不禁動容。喊殺聲響徹了這片天地,瞬間將東昌城下變成了咆哮的地獄。
弓弩火銃雖利,但是麵對那些衝鋒突進勢如狂龍般的騎兵,即使是再密集的箭雨,也封不住朵顏三衛前進的腳步。
一支朵顏三衛騎兵身著重甲,手持彎刀。正如離弦之箭一般高速逼近南軍的防線。來勢之快如風雷乍動。縱然其拉長的陣線中有無數破綻,但是不論是弓弩還是火銃,都無法追上他們前進的腳步。
轉瞬之間,強悍的騎兵便是撞擊在了南軍豎起的塔盾之上,發出了震耳欲聾的碰撞聲。很多固定塔盾的南軍士兵感到喉中一甜,一口逆血湧了上來,明顯是受了傷。雖然被撞得七葷八素,但是他們都意誌卻是異常堅定,根本就沒有後退半分。
而陣中的士兵們也趁著這個時候端起長槍,對準陣外的騎兵們刺去。然而他們卻是小看了朵顏三衛的力量。巨大的反震力甚至要將他們的手腕震的骨折,而朵顏三衛的騎兵卻是在盔甲的保護下並沒有出現多大的傷亡。
盛庸在大軍後方,遙望戰場,神色奇異“不愧是蒙古鐵騎啊!完全是些不知死亡為何物的人啊!不愧當年縱橫天下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