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回 追捕白蜜蜂(1 / 3)

齊黃麗遇到了什麼麻煩呢?這得從十多年前說起。

楊文遠征山東凱旋後,齊黃麗、莫飛燕、賀香菱被封為朝廷四品參將,調到刑部任職。幹了幾年,幾位女將都有了孩子,於是乎,對整日破案、抓人的刑部捕頭差事有點煩了,想辭職不幹,在家中相夫教子。恰這時,楊金鐲的夫婿文彥博,由大理寺少卿提到刑部任尚書。他知道這三個女英雄都是刑部的幹將,要當好刑部尚書這個官,就絕不能讓她們辭職。於是,就請妻子楊金鐲去娘家說情,讓她們看在親情份上繼續留任幫他一段忙,並把齊黃麗參升為刑部三品總捕頭,莫飛燕為副總捕頭,賀香菱統管內務文檔。

就在楊文貴他們鬧龐府的同時,皇宮裏也發生了一樁案子。有人夤夜潛入內宮,盜走了仁宗放在寢宮的‘玉班指’,又侵入妃子宮,奸殺了王美人。仁宗大怒,當即撤了大內侍衛總管的職,鞭死兩名在妃子宮值夜的侍衛。嚴旨刑部限期破案、緝凶。刑部尚書文彥博接旨,即帶齊黃麗入宮勘察現場。從樑上的腳印、殺人的手法、留在現場的一隻紙疊成的‘白蜜蜂’分析:凶手是一個大膽、心狠、自負、輕功高絕、善用迷香的采花新手。

齊黃麗道:“範尚書已把此案交與我負責偵破,現在開封府、刑部、五城兵馬司的人馬正在盤查京城的客棧、酒樓、風月場所,想從中找凶手的線索。我覺得能做下如此大案的凶手,得手後絕不會在京城多停留!像這種看不出作案動機、對凶手的相貌、年齡、口音一概不知的案子,如何追凶?這還不是一件大麻煩事?”楊宗勉聽後,笑道:“隻要不是讓你倆偵破‘龐府鬧鬼案’,其他再難的案子也不打緊!最多是案子破不了,聖上降罪,把文姐夫降職,把你倆免職回家看孩子也就是了!不要放在心上!”楊文遠道:“四叔你老別說風涼話!也別覺得此案與你老無關。你是以善破奇案出名的閣部大臣,又兼著大理寺正卿,如果刑部官員破不了這個‘欽案’,這個麻煩很可能最終落到你頭上!隻要龐吉在聖上麵前說一句‘楊閣老亦是破案高手’,想想聖上會怎樣?必然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所以呀!侄覺得,我們楊家還非得設法破了此案不可!”楊宗蘭撓了撓頭道:“聽文遠推斷,還真是這麼回事!來人呀!速去請諸位夫人,諸位公子、小姐來大廳議事。”楊宗勉道:“三哥叫小孩子們也來摻合什麼?”,楊宗蘭道:“出謀獻策呀!我覺得這幾個小家夥都是機靈鬼,說不定能出個什麼妙點子也未可知!”

不一會,王青梅、呂麗珠、莫飛燕,梁燕、賀香菱、朗西珠、王瑛、梁燕、楊文貴、楊文賢、楊文仁、楊金玲、楊凱齊集大廳。大人們分析了老半天,都覺得束手無策,難以定下偵破方向。這時,楊文賢道:“我這幾年一直在研讀、習學李淳風先生的測字術,自覺頗有心得,曾在小兒輩當中做過幾次試測,倒也靈驗。諸位長者既然異口同聲說‘難’!我想就這個‘難’字,測一下凶手的線索如何?”齊黃麗道:“好哇!你小子如能測出線索,大媽這次就帶你出去見見世麵!”楊文賢高興地道:“先謝謝齊媽提攜!現在就獻醜:‘難’者,移音‘南’也,筆畫過十。可測出,凶手是來自千裏之外的南方某個地方。‘難’字分開成又、佳二字;又佳者,更好的意思。從‘佳’字看,二土相壘為山,‘佳’字是人與山齊的意思,可測出,凶手是個身材瘦長的高個子,而且是年齡在二十二歲左右的英俊美男子。‘又’字是差一點‘文’不成的意思。可測出此人具有接近秀才水平的文才,言語裝扮帶書生氣。‘佳’字上下拆開是‘住’字懸空的意思。可以測出,此人的家住在千裏之外的某一座山上,他每到一個地方最多住兩天就走。‘佳’字左右拆開,是單人靠圭,‘圭’是帝王登基或祭天地時手拿的玉器,乃稀有之物也。可以測出,此人從小是個孤兒,靠著山上一位奇人收養,也可能是師傅。另外,此人在江湖的綽號,很可能叫‘白蜜蜂’。依據是他在現場留下的‘紙蜜蜂’,紙者,字也!江湖人的綽號也叫‘字號’。根據以上線索,如果王嬸去丐幫打聽,賀媽在刑部的案件文檔中查一下,或許能找到一些相關的蛛絲馬跡。”諸人聽楊文賢講的頭頭是道,皆對他刮目相看,竟有幾分相信他的推斷。楊宗蘭道:“咱們現在是死馬當活馬醫!不管文賢測字的道行是深是淺,先按他測的線索去打聽一下再說”。

晚飯後,楊宗蘭、齊黃麗、楊宗勉、楊文遠在客廳聽王、賀二人談線索。賀香菱道:“近一個月來,各地報到刑部的‘采花案’共有四宗,其中三宗已破,一宗正在追捕中,情節與作案手法,與‘欽案’毫無共同之處。唯信陽府今天剛報來的殺人盜竊案值得探討。情況是:十二天前,有飛賊夜入信陽城外秦家店鎮富戶秦良家,用扭斷脖子的手法殺死秦良,迷昏秦良的女兒及丫鬟,盜走五百兩銀子。”楊宗勉道:“從案發時間、與作案手法上看,與欽案有共同點!王嫂在貴幫探出點什麼沒有?”王瑛道:“我幫人稱百事通的齊長老恰在京城分舵,他老人家講:武林中沒有聽說有叫‘白蜜蜂’的人;輕功高絕的門派,如,燕山的‘飛燕門’、滄州的‘空空大師’、子午穀的‘飛鷹道長’、‘三峽的神女幫’、‘天山的飄渺姥姥’、‘江西的五湖仙姥’、‘雲南的滇池仙姥’、這些門派的弟子在江湖上都有名號,且門規戒淫,弟子中不可能出采花盜賊!他建議齊弟妹去江西打聽。理由是:‘白蜜蜂’隻有江西茅山一帶才有,且白蜜蜂釀的蜜,可以製成迷香。另外,‘五湖仙姥’好像認識一位輕功有獨到之處的江湖隱士,說不定就是他的徒弟所為也未可知。”楊宗蘭道:“那就先去江西一趟吧!到信陽府詳細了解一下‘秦家殺人盜竊案’,從時間上看,應該是凶手在那裏取了路費,才來京的!”齊黃麗道:“我也是這麼認為,看來文賢的測字術還真有點門道哩!我想把他帶出去,你們放心嗎?”楊文遠道:“齊嬸出去千裏覓跡追凶手,路上不測的事情很多,我看把文貴、文賢、金玲、楊凱都帶上吧!一來帶他們經經風雨,二來也是你老的幫手嘛!”楊宗蘭道:“就這樣吧!我們等此案破了再回三元也不遲!”

第二天,齊黃麗先到刑部辦了追捕欽犯的海捕文書,領了差費。王瑛幫諸小子準備了‘百寶袋’、長行馬包。在家準備了一天,即起程南下。

趁他們在路上無事,先把諸小的能為交代一下。楊文貴,今年十八歲,是朗西珠所生。本身藝業,輕功、妙手空空是王瑛所教;本門的養毒、用毒本領已經學全,武藝繼承楊、王兩家之長。隨身兵器是一根漆成鐵梨木棍的镔鐵棍,棍中裝有可伸縮的窄刃刀,刀上喂有見血即昏的毒藥,因此,他的兵器可以當哨棒、長槍、大刀使用。十六歲那年,助當地官府追捕屠家滅門的匪徒時,一人獨抵四名匪首,用棍中刀將四人一一戮死。江湖上搏得‘無影刀’的稱號。楊金玲,十六歲,王瑛所生。八歲送到滇池,跟‘滇池仙姥’學藝,輕功比母親王瑛尚高一籌,善易容術、口技。慣用的兵器是小巧的‘鵝眉刺’,練的暗器是‘鐵蓮子’,後來,楊宗蘭讓她用比鐵蓮子更實用的‘迷香彈’。楊文賢是呂麗珠所生,十六歲,比楊金玲大二個月。防身工夫是齊黃麗所教,善長測字、相麵,腦子靈活、慮事縝密。兵器是兩柄短把的虎爪,爪把內藏有一丈五尺長的精鋼鐵鏈,雙鏈對接可以傷三丈遠的敵人,對敵時用佘太君的‘流星錘’招數。楊凱是楊文遠的長子,年方十五歲,跟母親梁燕學的輕功,跟父親學的馬上武藝。對敵兵器是兩支短柄‘三尖兩刃刀’,是員馬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