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回 神尼活菩薩(3 / 3)

黃文聞聽交易今天不能進行,麵顯不悅。隻好將桌上放的五封金子,提入臥房,揭開牆上掛的畫軸,打開壁上的一個暗門,把金子放進去。出來外室陪夫人喝酒。這一切,都被躲在暗處的靜修看到。二更天,黃文酒足飯飽,正欲撤席歸寢。忽聽樓下有人高喊:“庫房走水啦!快來救呀!”忙出門觀看,隻見放藥材的東廂房,果然濃煙滾滾,像是什麼東西著火,急喊夫人、丫頭下樓救火。哪知打開庫房門一看,什麼也沒有燒著,細查看,地上扔個江湖人慣用的噴煙筒、、、、、、眾人正在奇怪,黃文大喊一聲“不好!”飛快上樓查看時,內室牆上暗格內的黃金已不翼而飛。黃文立刻頭大如鬥,如失考妣,呼天搶地,痛哭不已。徹夜未眠,黎明,即慌慌趕到‘汴梁老店’。見到賈銘,愁眉苦臉地將失竊之事告之。沮喪地道:“賈老板能否稍等幾天,容黃某再湊貨款?”賈銘曖昧地一笑,道:“賈某無意指責黃老板所說乃‘天方夜談’!好在汴京經營南藥的店鋪還有數家。貴我買賣不成仁義在!如果有緣,下次再做交易吧,送客!”

黃文失竊的金子數量過大,不敢報官自找麻煩。欲奔走四方暫借銀兩還貸,怎奈所識友人全是:‘樂於錦上添花,惡於雪裏送炭’之輩。奔跑數日,竟無一人慷慨解囊資助者。錢莊懷疑黃文,有意詐貸,十天貸款期到時,依約將黃文全家掃地出門,沒收家產抵債。續娶的夫人,一怒之下,亦回了娘家。黃文仍不死心,借住夥計家,正日遊說於京城各富商家,夢想借資東山再起。一日晚,大雨滂沱,黃文喝的爛醉,搖搖晃晃回歸住處,不小心滑入汴河,被暴漲的河水吞沒。

卻說賈銘待黃文走後,自言自語道:“莫怪貧尼手辣,此乃爾咎由自取也!不然,天理何在?南無觀音菩薩!”轉身喊店小二,結清了店費,將床下空箱送與店家做燒柴,離店而去。到城外藏物處,換回尼裝,複回‘水月庵’掛單。【注,出家人到別的寺廟憑度牒臨時借住叫‘掛單’】此庵的規模特小,隻有一名叫‘悟性’的年輕尼姑主持,因此庵偏僻,靜空每次來京城都到此借宿。三更許,靜空暗室坐禪,忽聽院中有異響,窗前窺視,見一條黑影閃身進入悟性的靜室,懷疑來人欲對庵主不利。忙提寶劍到悟性窗前聽動靜。隻聽悟性道:“許久不來,到何處浪蕩啦?”一位男聲道:“我師父應龐太師之邀,設法壇拘拿征東大元帥楊文遠的魂魄,令我在壇前侍候,半月不得空閑,今晚師父去龐府要定金,我才得空出來,想死你了,快、、、上、、、、、、”“且慢!定金是多少?”“一千兩金子,我已決定,一旦把金子偷到手,就同你遠走高飛,嘻嘻!我隻有一個時辰的時間,你還不快點、、、、、、”“噓!小聲點!今晚不行!西廂房住有一位老尼呢!”“我、、、我急、、、、、、”,“急也不行!過幾天那老尼走了以後,隨你便!現在,你趕快回去,拿金子要緊!聽話,乖乖、、、、、、”靜空一陣惡心,離窗跳出牆外,在暗處等候。等那人躍牆出來,靜空才看清原來是一位不守清規的年輕道士,暗隨他行至無人處,一腳將他踢翻在地,用寶劍壓住脖子,厲聲道:“法壇建在何處?說!”道士道:“法壇建在北關無人住的一所大院裏,我、、、我、、、、、、”“你與淫尼的醜事,吾不愛聽,帶路去法壇!”。到了一所院子的牆外,道士低聲道:“跳過牆就可看到法壇,我、、、、、、”,“你去死吧!”靜空拔劍將小道士刺死,跳入院中,果見一座小小的法壇,中央供著一隻大肚瓷瓶,周圍點著四十九盞油燈,一位披頭散發的老道士,手提桃木劍正在做法。靜空快如一溜輕煙,飄到妖道身後,寶劍一揮砍下首級,打碎裝滿汙血的瓷瓶,取出一個柳木做的小人。燈下細看,木人身上果然刻著楊文遠的生辰八字。靜空略一思忖,從妖道身上撕下一塊道袍,包起木人,把燈全部打滅,口中喊了聲:“文遠,隨貧尼走也!”輕輕跳出牆外。回到‘水月庵’,亦不驚動淫尼悟性拿起自己的包裹,在床上丟下五兩香資銀子,連夜趕往黃河渡口。用重金顧了一條快船,天明即下放濟州。入大營見楊文遠已蘇醒,心方安。僅對楊金花耳語:“龐吉為了減輕龐淵損兵折將的罪行,雇用妖道用法拘拿楊文遠的魂魄,欲治於死地!天幸被貧尼無意碰上,破了法壇,引回文遠的魂魄,此事,京城北偶‘水月庵’淫尼悟性盡知內情,屆時可拿悟性作證人告倒龐吉,南無觀音菩薩!貧尼去也!”道罷,飄然出營。

卻說靜空返回汴京,打聽得黃文已溺死汴河,就到錢莊對掌櫃的說:“藥堂前掌櫃何秀,乃小庵大檀越也,貧尼欲將此藥堂贖回,貴號願轉讓乎?”掌櫃道:“黃文的押資是二百兩黃金,既是師太做善事,敝號亦不為己甚,願原價轉讓!”。“南無觀音菩薩!謝施主成全!菩薩必保佑貴號,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靜空贖回有關契約,回頭又到府衙門辦理了藥堂過戶手續。一切辦妥,到鼓樓附近找了一位小乞丐,問:“你認識常在土地廟要飯的一位婆子嗎?”乞丐道:“是藥店老板的李寡婦嗎?”“正是她!你把這把鑰匙交給她,說,‘有一位老尼在藥堂後樓客廳等候,讓她馬上就去!’這塊銀子就是你的啦!”小乞丐接過鑰匙、銀子轉身就跑。

乞丐婆李氏夢遊般打開藥堂大門,進入久別了的後院,沒進客廳就喊:“神尼師太!婆子來也!”,進入客廳一看,室內擺設依舊,卻空無一人,隻見桌子上放著一個包袱,下邊押著藥堂的房產契約、經營官執,還有一張觀音菩薩的肖像,上寫:“金子、房產、藥店完璧歸趙,可再招夥計,重新開張,小心錯用惡人!吾神去也!”李氏看到包袱內的黃燦燦金子,還懷疑是在夢中,直到咬破手指,方信之不疑。躲在樓上的靜空,看到婆子已經收起諸物,跪地望空叩拜不已,微微一笑,回五台山去也。李氏重新開張後,過繼陳州娘家侄兒為繼子,經營藥店。自己親赴五台山妙峰庵,禮佛半月。臨行布施庵中黃金五百兩,答謝菩薩。回京後在後樓設一間觀音菩薩道場,日日上香禮拜,虔誠至甚。

回頭再說楊文遠。靜修的到來,使楊文遠魂魄歸竅從沉睡中醒來,休息數日,身體康複如初,擊鼓升帳,發兵繼續與齊軍開戰。欲知戰果如何?請看下回“再現楊府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