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早朝後,火山王楊袞帶領火塘諸將及數百火塘親兵,出汴京北門由原武渡口乘官船順黃河回河東。一路之上穿州過縣,各地方官都是送禮品、贈程議、遠接近送,巴結不已,可謂一路風光,衣錦還鄉。數日後,官船靠岸風陵渡口。隻見岸上彩旗招展、鼓樂齊鳴、車轎堵路、人歡馬叫。原來是芮州所屬各府縣的文武官員,得知火山王榮歸,齊集碼頭迎接王爺。楊袞見嶽父王秀才也在人叢中,忙上前大禮參拜,令王喜對跪在一旁的眾官員宣道:“王爺一路勞乏,先駐節火塘砦,各官員回衙理事,三日後到芮州行轅參見”
在河曲一帶數萬官民的夾道歡迎中,楊袞與王秀才並韁而行,風風光光回到砦主居。送別來看望的火塘砦眾弟兄、眾鄉親,楊袞才有空到後院見妻子。在室內等候多時的王月珠見楊袞終於進來,忙躬身萬福道:“賤妾接駕來遲,望王爺千歲恕罪!”楊袞笑道:“賢妻也來取笑為夫嗎?既如此,王妃免禮平身!”道罷夫妻相視大笑,其情難表。楊袞正要對妻子表示一下親熱,聽的身後有人道:“奴婢叩見王爺!”轉身一看,隻見一名侍女領著一個粉妝玉琢、胖呼呼的小男孩站在一旁。隻見那小孩瞪著一雙令人喜愛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自己,正想問是誰家的小公子,又聽妻子道:“業兒,快過來叫爹爹!”那小孩在侍女的輕推下慢慢走過來,瞪眼瞧了好一會,才不好意思地低聲喊了一聲:“爹、、、、、、”楊袞一愣神,隨即猛地將小孩抱起,猛轉二圈,又親了一口,激情的說:“業兒!你是我的兒子楊、繼、業!樂的哈哈大笑,不知今夕何夕。這時門外有人道:“稟告王爺!王老太爺在客廳侯王爺用膳”!楊袞道:“知道了”。
晚膳是家宴,隻有月珠、王秀才及楊袞父子四人在座。席間楊袞將數年的經曆及封官等事,向嶽父簡敘一遍後,王秀才道:“宴罷,月珠領孩子回房,為父與袞兒還有事商議”。月珠道:“女兒明白!”膳後,翁婿書房用茶,王秀才道:“袞兒,非是為父糊塗!不顧你一路鞍馬勞累約你共話,實因事出非常,遲恐不及!”楊袞道:“小婿明白!”秀才道:“劉知遠初定中原,北有元氣未傷,仇深似海的遼囯,虎視眈眈;南有南唐、吳越等國未附以待征討;國內民心未安,流寇、盜匪未平,國家用兵之處甚多。這時把你這位難得的帥才封王,閑置不用與理不合!又把趙思琯、李守貞、王景崇三名心腹將軍派在芮州周邊任總兵,既不能防北遼,更不能防南唐,其用意顯然是防你火山王!賢婿一向為人誠實,恐慮不及此吧?”楊袞道:“然則何以處置?”秀才道:“假裝糊塗,虛與委蛇,以待天時,先做一段逍遙王爺,觀觀動向再說”
楊袞深知嶽父學富五車,才高八鬥,見識非凡,料事如神,一向對他是言聽計從。三日後,在芮州漫不經心地接受了地方官參見,敷衍了事的說了幾句官話;草草地設了個行轅,讓王喜在內應酬,自己則返回火塘砦。
回砦後,楊袞改砦主居為火山王府。請王秀才為王府主簿,主管印璽、官牘行文,代行王事。封王喜做行轅主管,常駐芮州行轅理事。自己則領著王柏堂、杜柏英等火塘砦舊時兄弟,或飲宴聚餐於王府客廳;或撈魚摸蝦於黃河之浜;或尋幽探奇於雪花峰穀;或跑馬較射於火塘校軍場,逍遙自在,樂不可支,轉眼月餘過去。一日,對王柏堂、杜柏英道:“向年愚兄曾言,要到代州兄弟府上探望伯父母,忽忽數年戎馬倥傯,竟無暇如願,今有空閑,我等代州一行如何?”王、杜兩人齊道:“固所願也!不敢求者是擔心師兄身為王爺,如私離封地有違朝綱,奈何!”楊袞道:“吾等隱密而行,扮成五台山進香的香客,沿途隻要小心一點,何人知道我是王爺?不必多慮!明早成行!”二人自是歡喜不盡準備行裝。
次日,楊袞扮成富豪人家的員外,王柏堂、杜柏英扮成長隨,王金鎖扮成仆人,五鼓天未明,四人四騎離了火塘砦,穿過丹鳳街,一氣行了四十多裏,才放鬆馬韁逶迤緩行。一路住宿、用飯都有王金鎖出麵招呼,好在帶的銀兩充足,錢多好辦事,客棧、酒店的人都以為是有錢人家去五台進香,誰也不知是火山王爺駕臨。
這日來到五台山下,在市井買了香燭、供品,隨著朝山的客流來到清涼寺前,將馬匹交與金鎖看管。師兄弟三人入寺拜過諸菩薩,進入後院。見師侄竹明在方丈室門外,楊袞道:“請稟告方丈,楊袞等求見!”竹明稟告後,三人進入室內,叩拜道:“俗家弟子楊袞、王柏堂、杜柏英拜見師傅!”閑雲大師微微一笑道:“徒兒免禮坐下!”楊袞見師傅容顏瘦削,比往昔添了幾多白須,心裏暗暗思忖:“幾年不見師傅見老了”閑雲大師道:“爾等既投漢室,不在軍中效力,來此何為?”楊袞道:“個中情由,一言難盡。”隨將下山至今的經曆,如此這般地向方丈稟告一遍。大師道:“如此說來,那劉知遠也不是個主神器,統天下的明君,僅是個應運而生的一代霸主而已。然則,爾等欲何為?‘楊袞道:”自古忠孝難兩全,眼下徒兒等為國盡忠固不易,為人子盡孝正是其時。徒兒攜二師弟返寺探望師門後,即順道代州陪王、杜、二師弟探望家中父老,以盡人子之孝。唯心有不安者,是覺得徒兒下山數年未能與師門增光爾,僅能以此稍表心意。”言畢從懷中取出禮單一張呈與大師。大師接過禮單一看,隻見上寫:“謹奉白銀一萬兩與清涼寺以報師門,下署俗家弟子楊袞、王柏堂、杜柏英誠奉。”隨道:“爾等下山數年,本寺受惠已多,何須再奉銀兩?”三人互用眼神探詢,皆表示不解師意。方丈又道:“爾等有所不知,昔年漢主劉知遠擴軍抗遼,下令盡調本寺護法僧隨軍南征,為師無奈隻好告知,本寺僧、俗弟子武功佼佼者如楊袞、王柏堂、杜柏英等已奉法旨下山,投大王軍中效力,現存護法僧藝業低微,僅能護寺,隨軍不過徒費口糧,實與大王無益。那劉知遠看爾等之麵才免了眾僧是役。後來,晉陽劉崇擔心遼兵襲河東,以擴軍護國為由,又派官員來寺征兵,也因爾等麵子赦免。謹此爾等已是本寺護法功臣啦!阿彌陀佛!”楊袞道:“師門恩重如山,區區萬兩銀子,隻不過稍稍表示徒兒輩不忘師門之意,師傅要再拒收,豈不使徒兒自羞!”方丈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如此老衲就代佛主收下施主們的善心罷啦!”
午課已畢,閑雲方丈在善堂擺素席二桌,由都寺鬆木大師、監寺鬆葉大師、提點鬆仁大師、護法鬆果大師作陪,招待楊袞等四人。善後,由知客僧柏見師兄、師侄竹明陪同出遊五台山福地仙界。次日即拜別師傅、師叔下山北行。
一路之上,四人是逢山看景,遇廟進香,逍遙自在好不快活。看看已離代州不遠,遙望前麵一座大山,杜柏英道:“一路下來都是信馬由韁,慢吞吞好不悶人!前路正好沒有行人,我們縱馬奔馳一程如何?”王金鎖接言道:“我們打一賭,以前麵山腳為終,後到者今晚給大夥當下人。”眾人都拍手讚同。隨下馬整理鞍鸞、馬包,而後一起揚鞭催馬望山跑去。剛開始,四人你追我趕,不分先後,漸漸地拉開了距離。楊袞居首,杜柏英次之,王柏堂居三,王金鎖最後。離山不遠時,金鎖已落後一箭之地,眼看要輸,心生一計,大聲喊道:“楊大哥慢行!有事告你,!”楊袞勒馬慢行,等金鎖趕上問道:“何事驚慌?”金鎖道:“後邊有人追來!”三人一聽都駐馬回望,並沒見路上有人,正要問金鎖是怎麼回事,隻見他已打馬跑遠,方知中了緩兵之計,哈哈一笑,催馬急追。三人跑到山下樹林前麵,隻見馬兒在樹旁喘氣,不知金鎖何在,正疑惑間,林中傳出金鎖的呼聲:“大哥快來救人!這裏有人上吊!”忙下馬奔向林中。進去一看,隻見一老者躺在地下,金鎖不停地給他按肚順氣。一會兒,那老者還過氣來道:“誰、、誰叫你們管閑事救我,我是非死不可呀!”杜柏英道:“你這老丈,甚是糊塗,螻蟻尚且貪生,何況人呼!要麼這樣吧,你將必死的原因告訴我們,如是非死不可,就再把你吊回樹上,任你自死如何?”楊袞暗暗一笑,心想:“柏英真是頑皮,哪有幫人上吊之理,不過這也是激老者開口的妙招。”隨道:“老丈不必煩惱,我等雖是偶經貴地的行道之人,自信還有幫老丈排憂解難的能力。”那老者歎口氣道:“諸位客官爺既如此仗義,小老兒敢不實告!小老兒名叫喬見喜,家居離此不遠的喬家莊,是村中裏長。客官不知,我名叫見喜,可平時光見愁不見喜,我有一大攤家產無人繼承,隻有一女三歲母親去世,好不容易養大,許給雁門關王家為媳,可又多年不來迎娶。清明節小女為母親上墳,被離此二十餘裏的山大王‘晉中雁’瞧見,強下聘禮今晚就要接走,去做壓寨夫人。如若不允就要血洗村子,將全村女人都搶上山為奴,老漢細想,我女如未許人,為救鄉親們讓其搶去也罷。如今既許王家,女兒性烈必為王家盡節,那晉中雁見不到我女,必要嫁禍村人。事值兩難,老漢無路可走,隻有尋死一途,客官雖仗義救我亦是徒勞,奈何!”說罷唏噓不已。楊袞氣的幾乎咬碎鋼牙,對老漢道:“喬莊主不必悲傷,現有我四人在此,絕不允許山匪逞凶!天時已不早,快領我們進村商議禦匪之策要緊”。喬老漢看了楊袞一眼,疑惑地道:“就憑幾位能行嗎?那雲中雁號稱打遍晉北無敵手,其手下小嘍囉亦是個個強悍無比,不要打虎不成傷自身,白白送了客官性命、、、、、、”杜柏英嘻嘻一笑,看了楊袞一眼低聲對老漢道:“莊主可聽說過火山王之名?這位就是!”老漢一聽撲通跪倒在楊袞麵前,連連磕頭道:“村愚不知是王爺駕到,方才多有失禮,還望王爺寬恕!”楊袞道:“老人家不用多禮,本王這是微服出行,不宜聲張,還望慎言,對村人隻講是路過鏢師罷了。”喬老漢喜不自勝地說:“我懂!我懂!請王爺上馬!”杜柏英道:“又亂說!”老漢忙改口道:“請、、、請達官爺上馬,隨老漢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