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古鎮總覽

一、何謂古鎮

古鎮,一般指有著百年以上曆史的,體現了傳統文化風貌、展示了傳統生活方式的,集中居住的建築群。它所以稱之為“古鎮”,首要原因就是曆史的悠久,僅拿“鎮”字來說,在宋代就開始有了。宋代以後縣以下的小商業都市都叫做鎮,而鎮作為商居實體,存在的時間比名謂的出現還要早得多。

二、古鎮的價值

古鎮作為一種文化資產,既具有文化性所形成的精神價值,又具有實體性所帶來的市場價值。

名人、名宅、名士,以及名吃、名產,這一係列的“名”,構成了一個古鎮的名氣。隨著工業化的迅速發展,古鎮成為了城市人的精神家園,成為追尋曆史、追尋祖先的一種人文地域。這種精神價值正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根本性的文化因素之所在。

古鎮重在一個“古”字,古老的宅院、古老的家具、古老的陳設等等,這些老舊的資產裏麵包含著豐厚的曆史信息和文化信息,在新的形勢下不斷地升值。

古鎮不僅是一個實體、一個產品,它也構成了一個市場,也就是當今如火如荼的旅遊業。這種市場聚集了人氣、聚集了財氣、聚集了商氣,這種市場價值本身就有別於一般的工業化產品或農產品的市場價值,這也是古鎮特有的價值所在。

三、古鎮的現狀

古鎮是曆史的遺存。就全國來說,古院上萬,古村上千,古鎮上百,古城上十,但是在曆史上我國有2200多個縣,幾乎每個縣都是一個古城,而今保存下來的也就是幾十個。

另外,由於戰爭、自然災害、人為等因素,古鎮破壞十分嚴重。可喜的是,這幾年來古鎮以其特有的建築風貌、豐富的曆史文化遺跡、深厚的人文內涵以及特有的古樸環境氛圍受到了人們的青睞,成為旅遊市場中的一支新生力量,一定程度上延緩了這種破壞的過程。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旅遊業的興起挽救了我們的古鎮。

但是隨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在這良好態勢的背後,古鎮麵臨的壓力也逐漸地暴露出來。遊客流量的迅速增加使古鎮的環境氛圍遭到破壞,垃圾汙染和水汙染非常嚴重。不斷膨脹的旅遊業正在排擠著大量的有地方特色的小本生意,致使受保護街區的風貌日趨千篇一律,旅遊設施的充斥、無特色旅遊商品的泛濫以及“人人皆商”的濃重的商業氣息都在不知不覺中侵蝕著古鎮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氛圍。

四、古鎮的保護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古鎮麵臨的壓力逐漸凸顯,古鎮的保護就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為了加強古鎮的保護和管理,繼承優秀曆史文化遺產,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國家頒布了《曆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古鎮的保護之路並非是一馬平川,而是路途坎坷。在古鎮保護的坎坷道路中,出現了一位“古城衛士”,他叫阮儀三。

阮儀三,同濟大學建築城市規劃學院博士生導師、國家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建設部同濟大學城建幹部培訓中心主任。

阮儀三先生二十世紀50~60年代師從陳從周、董鑒泓,曾經考察了全國150多座曆史名城,記錄下大量的中華曆史文化和建築藝術的資料。8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全國開始大規模的基本建設,阮儀三先生敏銳地發現這些蘊含著中華曆史文化藝術的古城、古鎮、古村落正在人們不經意間迅速地消亡著。於是,便有了“刀下留城救平遙”,讓平遙這個太原附近的小小古城,成為全人類注目的“世界文化遺產”;便又有了“一個老頭的江南”,周莊、同裏、甪直、南潯、烏鎮、西塘六鎮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2003年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傑出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