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中國人越來越迫切地想了解自己的民族,探究民族曆史的獨特價值。傳統文化中重視社會和諧、人際關係、道德修養、人格理想、禮義廉恥等,而這些正是人們迫切需要的東西。人們期待著傳統文化的複興。
國學是一國所固有之學術,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其內涵豐富,包括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也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本書所呈現的是國學常識,包括官場政事、法典製度、飲食文化、禮儀習俗、文化生活、哲學宗教、擇占秘術、行當人物、文藝娛樂、文學語言、軼聞趣話等方麵,以追本溯源為目的,用簡潔精練的語言探究傳統文化的精髓。
本書內容豐富而精練,囊括了人們日常關注的、重要的、喜聞樂見而又不知其然的常識。這些都是中國豐富的傳統文化,充滿智慧的語言中蘊含著曆史常識。其中常聯係到帝王將相的曆史故事,或包含著中國古代人樸素的生活觀念,讀起來頗有一番韻味。例如,一品大員的薪金在不同的曆史階段發生了起伏不定的變化,烏紗帽原是一個民間便帽,上書房也有嚴格的上下課時間,而古人祛暑納涼的方法卻不用耗費一點電等,內容活潑有趣。通過一個個古人的生活剪影,可以探析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對民族的曆史有更深刻、細致的了解。
總體來說,本書內容豐富翔實,是傳統文化的真實再現和全新闡釋,讀者閱讀此書,不僅可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還能從中體會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感受中華民族的精神及中華民族的性格。
“國學”是民族的靈魂,也是中國文化的根。其豐富的內涵文化,是中國幾千年曆史的積澱。可以說,國學是健全人格的精神食糧,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財富。文化的力量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中。民族精神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不需要語言的粉飾和聲張,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就體現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麵麵。中國的國學浩如煙海、厚重精深,隻有從閱讀中慢慢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