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金幼孜瓊島春雲詩:
蓬萊東望近扶桑,冉冉春雲接下方。
隔水樓台通禦氣,半空草樹發天香。
花間駐輦霓旌濕,海上傳書鶴夢長。
映日龍文還五色,殿頭常得近清光。
明楊榮瓊島春雲詩:
仙島依微近紫清,春光淡蕩暖雲生。
乍經樹杪和煙濕,輕覆花枝過雨晴。
每日氤氳浮玉殿,常時縹緲護金莖。
從龍處處施甘澤,四海謳歌樂治平。
燕京八景之四太液秋風
燕京八景中的“太液秋風”,即在今日北京著名的“北海橋”或曰“金鼇橋”、“玉蝀橋”之南,中海東側水麵上的那座亭子,亦雲:“太液晴波”。
對“太液秋風”,在《日下舊聞考·形勝》篇裏,有這樣的描述:
太液秋風:太液池在西苑,中亙長橋,列二華表,日金鼇,玉蝀。北為北海,南則瀛台。西京賦所稱滄池漭沆列瀛洲夾蓬萊者,方斯蔑矣。微見商颶蘋未生,鏡瀾玉蝀影中橫。非關細雨頻傳響,何事平流忽有聲?爽入金行閶閩表,波連瑤渚超台瀛。高秋文宴傳佳話,已覺犁然今昔情。
不僅如此,而且還有禦製燕京八景詩——太液秋風:
秋到宸居爽籟生,玉湖澄碧畫橋橫。
荷風晚送殘香氣,竹露涼敲綠玉聲。
翠合三山連閬苑,波涵一鏡儼蓬瀛。
由來禁禦林泉好,行樂還同萬物情。
除了禦製燕京八景詩《太液秋風》外,還有:明楊榮太液晴波詩:
太液晴涵一鏡開,溶溶漾漾自天來。
光浮雪練明金闕,影帶晴虹繞玉台。
蘋藻搖風仍蕩漾,龜魚向日共徘徊。
蓬萊咫尺滄溟上,湍氣氤氳接上台。
明金幼孜太液晴波詩:
禁苑香風散紫埃,晴光漾日自沿洄。
天光下映銀潢淨,雲影遙涵玉鑒開。
舊日曾隨仙仗到,幾時還載酒船回?
從知弱水通三島,應有群仙獻壽來。
燕京八京之五薊門煙樹
據《日下舊聞考·形勝》篇中載:“至永樂間,館閣諸公相集倡和,更薊門飛雨為薊門煙樹。”那麼,楊榮等人為什麼要將原來的薊門飛雨改為薊門煙樹呢?這是因為時光流逝,滄海桑田,明代時薊門的景色已與金迥然不同。金元時薊門樓館林立,至明永樂時這些建築早已蕩然無存,代之而起的蔥鬱廣袤的林木,遂改名為薊門煙樹,使它名副其實。(《京華古跡尋蹤》)
因此,“薊門煙樹”這一景觀,其重點在“煙樹”二字上。可以說此處綠化的比較好,或者換句話說,此處“樹木蓊然,蒼蒼蔚蔚”,而又晴煙拂空,春夏秋冬亦不改,故被人們名曰“薊門煙樹”了。對此情形,《日下舊聞考·形勝》篇,作了這樣的描述:
薊門煙樹:水經注:薊城西北隅有薊邱。明人長安客話謂在今都城德勝門外,土城關即其遺址。旁多林木,蓊翳蒼翠。
薊門在舊城西北隅。門之外舊有樓館,雕欄畫棟,淩空縹緲,遊人行旅,往來其中,多有賦詠。今並廢而門猶存。二土阜樹木蓊然,蒼蒼蔚蔚,晴煙拂空,四時不改,故日薊門煙樹。
薊門煙樹,其碑的正麵刻有“薊門煙樹”四個大字;其碑的背麵,為乾隆皇帝禦製燕京八景——薊門煙樹詩:
蒼茫樹色望中浮,十裏輕陰接薊邱。
垂柳依依村舍隱,新苗漠漠水田稠。
青蔥四合鶯留語,空翠連天雁遠遊。
南望帝京佳氣繞,五雲飛護鳳凰樓。
不僅如此,還有陳孚、明代楊榮和金幼孜等人,皆有薊門飛雨詩。
陳孚薊門飛雨詩:
黑雲如鴉漲川穀,雲湧電躍風折木。
半天萬點倦海來,森森映窗如銀竹。
鳳城無數笙歌樓,珠簾半捲西山秋。
誰知羈客家萬裏,一燈正擁寒衾愁。
明楊榮薊門煙樹詩:
薊門春雨散浮埃,煙樹溟蒙霽欲開。
十裏清陰連紫陌,半空翠影接金台。
東風葉暗留鶯語,落日林深看鳥迴。
記得清明攜酒處,碧桃花底共俳徊。
明金幼孜薊門煙樹詩:
野色蒼蒼接薊門,淡煙疏樹碧氤氳。
過橋酒慢依稀見,附郭人家遠近分。
翠雨落花行處有,綠陰鳴鳥坐來聞。
玉京盡日多佳氣,縹緲還看映五雲。
燕京八景之六西山積雪
“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積雪,亦名為“西山晴雪”。
與自然界中的雪密切相關的“西山晴雪”,其重點,集中表現在“雪”字上。
很顯然,開始有必要將自然界中的雪,以小雪和大雪為題目先說說。
雪同雨一樣,亦屬於一種自然現象。它是雲中降落的液體水滴。因氣溫較低,水汽在空中直接凝華所致。並且雪同雨一樣,亦區分為大和小。小雪,指降雪強度較小的雪。24小時內降雪量小於2.5毫米的雪,稱之為“小雪”;24小時內降雪量大於5毫米的雪,即“大雪”。
雪同雨一樣,對節氣規律性變化的反映,亦比較突出明顯。因此,自古始,就將“立冬”後降雪強度較小的雪,名曰“小雪”;將“小雪”節氣後降雪強度較大的雪,稱之為“大雪”。二者都被選人了農業“二十四節氣”,作為每年“立冬”後的兩個節氣,即“小雪”和“大雪”。
“西山晴雪”與自然界中的雪密切相關,這一景亦名為“西山霽雪”。這一美景,美就美在“雪”字上。為什麼?因為自然界的雪,與西山的自然環境相結合,將西山裝扮得更加美麗。
老北京時,人們習慣將京城西郊的群山,給總名為“西山”。古時候,人們形容西山是“連崗疊岫,上於雲霄,挹抱四回,爭奇獻秀”。其景色突出的特征是:西山異常清幽。不僅如此,而且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且又多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