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1)

天地世間,萬物有靈,六道之間生死輪換,自是儼然有序。

世人生老病死,瞑目安息之後,元神便會化成一種名為虛靈能量構成的物質脫離人道,此為魂靈。

負責挑燈引路的鬼差,便將這世間魂靈帶往極樂魂界,進入六道中的魂道。

但那些在世期間犯滔天彌海之大罪者,做慘絕人寰之極惡者,死後的虛靈能量煞氣太重,便會被趕入惡鬼聚集,群魔亂舞的閻羅鬼界。

眾生皆多愚昧,無窮的各種欲望,催生出各式邪妖。

不止邪妖惡鬼在世間殘暴殺生,世人的貪權奪勢也是與生俱來,互伐領土,兵荒馬亂,令慘死之人急劇增多。

而大多冤死之人,依然留戀紅塵俗世,魂靈不肯安息極樂,便逃離鬼差管轄,以遊魂孤鬼形態,擾亂一方。

有些魂靈罪惡積蓄得多了,虛靈能量的煞氣也會愈演愈濃,化為惡鬼。

日益強大的邪妖惡鬼,是連鬼差也無可奈何,甚至反被吞噬。

些許年月之後,維持六道秩序的鬼差也幾近滅跡。

封建時期,雖戰事平息,但惡鬼妖孽已充斥世間,於各地為非做歹。統治者別無他法,隻好以生人祭祀之法,換來片刻安寧。

六道之序,已被打亂,自此人世間哀鴻遍野,民不聊生。

後有一得道高僧,佛號太清,慈悲為懷。不忍看到世人被鬼魔侵害,便帶著弟子李寂然雲遊四方,傳經布道,並終日為亡魂誦經超渡,惡鬼洗禮,引領冤魂進入極樂,立下無量功德。

無奈蒼天無眼,太清高僧善行無數,卻在一次超度洗禮時,遇上鬼王,反受其害,不得善終。

其弟子武僧李寂然,感悟慈悲之法,並不是拯救眾生之道,遂立下滅鬼之誓,遊覓天下,探索滅鬼之法。

傳聞黑白無常本是鬼差之首,因無法抵禦妖鬼大勢,隱居在靈山之中。

李寂然根據傳說,隻身進入靈山。

此一進山,便是三年。

三年裏發生了什麼,無人知曉,隻知道李寂然出山之後,便用人世間首創的虛靈之勁,於各處斬妖鬥鬼,名震天下。

李寂然心知天下鬼魔眾多,憑一己之力,終己餘生也難完成大任。

李寂然當即開宗立派,廣納門徒,建立了鬥鬼士的第一個宗派--“武鬥派”。

一個全新的鬥鬼士時代來臨!

鬥鬼士,頓時成了新興的職業,而成為一個鬥鬼士,更是一個讓人趨之若鶩的夢想。

隨著年月推移,鬥鬼士對虛靈能量的理解也是日愈透徹,譬如不同顏色的虛靈代表著不同的級別等等。

在武鬥派出師的弟子越來越多,開始在世間加上自己的理解開宗立派,散枝分流,鬥鬼滅鬼的門派越分越多,方法也層出不窮

不過百變不離其宗,任何方法,都離不開虛靈能量的支撐。

鬥鬼領域裏,三大派係有著動搖不了的聲望,分別是:仍舊保持李寂然鬥鬼理念的武鬥派,用道術靈符與設陣來滅鬼的玄虛門,還有主張用經文為惡鬼妖孽卸去煞氣,超度魂靈的“悟禪宗”。

鬥鬼士的人數日漸增多,鼎盛時期,空前絕後。

惡鬼妖孽生怕魂飛魄散,永不超生,開始自覺逃往閻羅鬼界和異界躲起來,尚在世間的魂靈也皆遊往極樂魂界免被錯殺,最後鬼魂妖魔在人世幾乎絕跡。

鬥轉星移,封建時代結束,進入了唯物的科學時代,人們開始遺忘鬼怪,遺忘拯救蒼生的鬥鬼士,更甚者視其為迷信。

鬥鬼士這職業漸漸站不住腳,又傳言李寂然當初死時留下了不世之寶,為爭奪寶物,鬥鬼士四方八派互相排斥,出現內鬥。

外界的排斥與內部的爭鬥,使得鬥鬼士昔非今比,人數急劇減少,一片蕭條。

後有關部門想徹底肅清這個不需存在的行業,發動了“打擊邪教迷信大革命”,此次有史以來最大的衝擊,將各個鬥鬼門派列為邪教封殺。為有經典案例,其中對規模甚大的玄虛門,打壓力度最為用勁,滿門驅逐。

一群道士慌亂中出逃,見師門落個如此慘狀,頓恨世人愚昧,飲水不思源。道士們心被仇恨蒙蔽,一怒之下,跑到佛陀山峰與修羅山峰,開設師門禁陣,打開了鬼界與魂界這兩個隻能進不能出的兩個連接之門。

為首的道士做下如此滔天罪惡,反而一陣狂笑,打開鬼界之門之時自設奇陣——北鬥七星陣。

此陣至陰至邪,為首的道士於陣中舉劍自刎,頓時化成惡魔形態進入了閻羅。

鬼門自此大開,又一個黑暗亂世來臨。

而真正的故事,也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