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天禮仍是當這王承不存在一樣,繼續解說道:“在叩拜的時候,心意散亂,乃是大忌,所以,要在俯身時,以左手捂住心髒,表示以專一沉寂之心,這才是待神之道;而在叩首時,內心應當誠心祈禱……
“叩完首之後,抬頭,左手收回,再次捂心,右手用力,慢慢起身站立,右手隨之收回,雙手抱拳高拱……這便是一次叩拜。
“按照這樣的方法,再磕兩個頭,每叩一下,都要起身再跪,總共要跪三次……
“三個頭磕完之後,起身站好,將雙手合抱,放於上腹處,這叫做‘懷抱太極’……
“接著,還要再向著神像的方向,行一‘作揖禮’,將雙手自上而下放至上腹處後,方可離開拜墊所在的位置……
“這種‘一禮三叩’的方法,也就是道門中人常說的‘朝上三禮’,多用於平日朝神……
“還有一種大禮,是‘三禮九叩’,拜叩的方法,就是將‘一禮三叩’,再重複兩次,合在一起,就為‘三禮九叩’。每兩次‘一禮三叩’之間,要敲三下大磐。禮畢之後,同樣要作揖而退。
“這‘三禮九叩’,是道教最高的禮拜儀式,隻有遇到初一、十五、祖師聖誕及各種齋釀道場時,才行此禮。
“哦,對了……你們可曾聽過這樣的說法?在這叩拜禮中,足站八字,手按十字,頭為一也,那其實也是,對道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尊敬……”
蕭洪聽馮天禮說“太上老君八十一化”,便又想起了《老子八十一化圖》,正要開口,卻聽到王承說:“你們聽聽,這馮老道士,講得有多細致!我今天才算知道,原來馮道長也是個熱心之人……以前不愛說話,那不過就是因為,不待見我!……哈哈……”
馮老道瞥了王承一眼,慢吞吞地說道:“你呢……若不是總沒個正形,這些東西,我一樣可以教你……”
王承聽了又笑:“嗯!好!哈哈……”
馮天禮講解這些內容時,曼兒一邊聽著,一邊還在留心著蕭洪的反應。
她發現,對於馮老道所說的這些內容,蕭洪雖然有些心不在焉,但是卻沒有像離開玉虛宮時那樣,現出煩躁的情緒。
曼兒猜測,蕭洪現在遠離玉虛宮,而且也又過去了不少時間,金殿中個人形幻影對他的影響,恐怕也在逐漸消失。
蕭洪趁著馮老道講解的時候,其實一直在暗暗地打量王承。他現在已經有些明白,為什麼自己剛剛見到這王承,就覺得他非常熟悉。
因為這王承的樣子,讓蕭洪想起了高璿方丈。
倒不是說,這王承的外形與高璿如何相像,畢竟兩人的年齡差距擺在那裏,二人相貌上的差別,也是不小。
讓人聯想起高璿方丈的,是王承說話時那副嘻嘻哈哈、滿不在乎的模樣,是他身上那種仿佛無所不知、一切盡在掌握的神秘勁兒……
而蕭洪覺得,這王承與那高璿方丈最為相似的地方,是他對於條條框框的約束,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也就是說,不管是經書典笈的內容,還是日常需要遵守的各種儀軌禮數,他們根本就沒把這些事情放在眼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