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勁鬆說:“這‘仙人走獸’的排列,有著固定的規製。有些大殿,等級不高,這些蹲脊獸的樣子,還不一定能見得全……但是,眼前這座玄帝大殿,它的建造等級很高,殿頂的‘蹲脊獸’,從位於脊端的‘騎鳳仙人’開始,加上後麵的十個小獸,總共有十一個,已經全都齊備了……”
謝勁鬆說,十一個“蹲脊獸”,這可是殿宇建築中的最高等級。這十一個蹲脊獸,在屋脊上的排列,那是有固定順序的。
從屋脊最外端的“仙人騎鳳”開始,後麵的小獸依次是龍、鳳、獅、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和行什。
若是殿宇等級降低,蹲脊獸的數目就要相應減少,不然就會違反規製。
減掉小獸的時候,是從後麵的行什開始,依次遞減,行什減掉之後,除了最外側的‘騎鳳仙人’,剩下的小獸數目總是單數,等級高些的殿宇可能有九個、七個小獸,等級低的可能就隻有五個或者三個小獸。
另外,這殿頂上仙人走獸,除了有裝飾的作用,還可以區別殿宇的等級,再者,這每一個小獸,還有著不同的含義。
最外麵的這隻小獸,叫做“騎鳳仙人”。這個小獸的樣子,是一個人,騎在鳳形的獸上,麵朝屋脊延伸的方向,所以,有時,它又叫做“仙人指路”。
在有些地方的建築上,仙人騎的那小獸,並不是鳳,而是大象,所以那便是“仙人騎象”的形象。
關於這名“仙人”,又有各種傳說。有的說,是輔佐周文王取天下的薑太公;也有的說,是春秋時的齊泯王,戰敗逃亡時遇大鳥負其過江;還有說法,說這是伏羲或是大禹。
排在第二位的蹲脊獸,就是龍。這龍,並不是飛龍的樣子,而是長有四足,蹲於瓦上,外形與獸相似,所以又叫“龍種獸”。
傳說中常常說到“龍生九子”,而這裏的“龍種獸”,其實就是龍的第三子,名叫“嘲風”,平生好險又好望,因此,令其蹲踞於殿角的屋脊上,能夠鎮攝妖魔、清除災禍。
排在第三的鳳,與排在第四的獅,兩者都是祥瑞之獸,也是作為辟邪之用。
第四是天馬,也就是神馬。它有一對翅膀貼在身後,因而,也就有騰雲駕霧的神威。
第五為海馬,造型與天馬相似,但身上無翅,而是有火焰裝飾。
這天馬、海馬二者,象征著威德可以通天入海。
第六是狻猊,也是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中的第五子。它能夠食虎豹,也可以率百獸。這狻猊的頭部,常有長發披肩,因而,它也有綽號,稱為“披頭”。
第七為押魚,是一種海中異獸,可以興雲作雨,主要有鎮火之用。押魚身披魚鱗、有魚尾,也有傳言說,它是天上魚尾星化之,所以也叫“魚尾星”。
第八為獬豸,是傳說中的一種獨角瑞獸,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所以也是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裝飾在殿脊上,是為壓邪之用。
第九為鬥牛,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虯龍,為牛頭獸態,身披龍鱗,遇陰雨可作雲霧,也是一種鎮水獸,立於殿脊之上,可以鎮邪護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