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永芳,周踐,鄭曉梅,等.超臨界流體CO2萃取川芎揮發油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國藥學雜誌,2000,(2).

[2]廖周坤,葉開潤,徐正.超臨界CO2萃取技術工藝研究進展[J].四川化工與腐蝕控製,2001,(03).

[3]李素玲,王強,田金強,等.響應麵法優化超臨界CO2萃取杏仁油工藝的研究[J].食品與機械,2010,(03).

[4]袁海龍,李仙逸,張純,等.超臨界流體萃取-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何首烏中磷脂成分[J].藥學學報,1999,(9).

[5]紀鬆崗,柴逸峰,吳玉田,等.超臨界流體萃取-膠束電動毛細管色譜法分離測定大黃中蒽醌類組分的含量[J].分析化學,1998,(1).

[6]梁瑞紅,謝明勇,施玉峰.紫草色素超臨界萃取與有機溶劑萃取之比較[J].食品科學,2004,(3).

[7]廖周坤,徐正,楊林.超臨界流體萃取去脂沙棘果渣中總黃酮的工藝研究[J].四川化工與腐蝕控製,2003,(06).

[8]高蔭榆,遊海,陳芩,等.蜂膠黃酮類化合物超臨界萃取工藝研究[J].食品科學,2002,(08).

[9]佘佳紅,柳正良,王春燕,等.超臨界流體萃取-膠束電動毛細管色譜法測定銀杏葉粗提物中槲皮素和山奈素的含量[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0,(10).

[10]馮年平,沈嵐,韓朝陽,等.決明子微波萃取法與常用提取方法的比較[J].中成藥,2004,(03).

[11]楊曉萍,倪德江,郭大勇,等.微波萃取茶葉有效成分的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3,(05).

[12]覃勇軍,黃道戰,石靈高,等.微波萃取茶葉中茶多酚的工藝改進[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04).

[13]李安平,謝碧霞.桔黃色素微波萃取的研究[J].中國食品添加劑,2004,(01).

[14]郝金玉,黃若華,王平豔,等.微波萃取除蟲菊的研究[J].農藥,2001,(08).

[15]陳斌,南慶賢,呂玲,等.微波萃取葛根總異黃酮的工藝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01,(06).

[16]郝金玉,黃若華,鄧修,等.微波萃取西番蓮籽的研究[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2001(02).

[17]韓偉,郝金玉,薛伯勇,等.微波輔助提取青蒿素的研究[J].中成藥,2002,(02).

[18]黃明堦,陳燕丹,張福娣,等.苦石蓮總黃酮超聲波提取工藝及含量研究[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03).

[19]王世嶺.超濾法一次提取黃芩苷的工藝研究[J].中成藥,1994,(03).

[20]王英,薛懷德,郭有智.膜法分離及其在化學、醫藥、食品工業中的應用[J].化學試劑,1983,(04).

[21]魯傳華,賈勇,張菊生,等.麻黃堿的膜法萃取[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2,(01).

[22]念保義,董聲雄.PVDF超濾膜性能的研究[J].三明師專學報,2000,(03).

[23]石漫瑩,崔堂兵,鄭穗平.銀杏細胞黃酮苷的分離純化條件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02,(10).

[24]潘廖明,姚開,賈冬英,等.超聲輔助提取大豆異黃酮的研究[J].中國油脂,2003,(11).

[25]曹群華,瞿偉菁,李家貴,等.大孔樹脂吸附純化沙棘籽渣總黃酮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誌,2004,(03).

[26]秦學功,馬忠海,元英進.苦豆子生物堿的農用活性初步研究[J].佳木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03).

[27]王瑞芳,李家政,史作清,等.樹脂吸附層析法分離喜樹果中的喜果苷[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03,(08).

[28]魏英勤,房海燕,袁久榮.正交設計法優化黃連提取液大孔樹脂洗脫條件[J].中國藥業,2003,(06).

[29]劉琳,金鳳燮.白頭翁皂苷的分離提純[J].大連輕工業學院學報,2004,(01).

[30]張崇禧,鄭友蘭,張春紅,等.大孔樹脂吸附人參總皂苷工藝及再生使用的研究[J].中國藥學雜誌,2003,(09).

[31]王誌平,範晉勇,劉玉強,等.丹參提取液的樹脂吸附及醇沉工藝對比研究[J].離子交換與吸附,2003,(06).

[32]康強勝,李洪林,龔複俊,等.大孔吸附樹脂吸附分離紫草色素的研究[J].武漢植物學研究,2002,(06).

[33]吉欣,毛立群,李霞,等.葡萄色素的提取及穩定性研究[J].化學研究,2004,(01).

[34]袁黎明,諶學先,劉國祥,等.高速逆流色譜對蘆薈有效成分的製備性分離研究[J].分析化學,2003,(02).

[35]王春燕,蔡定國,柳正良,等.蘆薈苷和蘆薈大黃素的高速逆流色譜法分離純化[J].中國醫藥工業雜誌,2001,(04).

[36]孫達遠,郭茂祥,羅藝.蘆薈冷凍粉中多糖和苷的純化、分離和鑒定[J].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02).

[37]陳存社,劉玉峰,周誌蘭.高速逆流色譜分離純化蘆薈中的活性物質[J].色譜,2003,(04).

[38]江和源,程啟坤,杜琪珍.高速逆流色譜在茶黃素分離上的應用[J].茶葉科學,2000,(01).

[39]馮順卿,李藥蘭,邱玉明,等.高速逆流色譜分離長瓣金蓮花中的黃酮類物質[J].色譜,2003,(06).

[40]譚斌,周雙德,張友勝.二氫楊梅素純化方法的比較研究[J].現代食品科技,2008,(07).

[41]巢誌茂,何波,尚爾金.懷牛膝揮發油成分分析[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1999,(04).

[42]範國榮,胡晉紅,林梅,等.蛋白質類生化產品的高效毛細管電泳分析[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1998,(04).

[43]季一兵,陳玉英,吳如金.非水係統毛細管電泳分離麻黃堿類差向異構體[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01,(03).

[44]魏培海,陳立仁,魏英勤,等.毛細管電泳法測定白頭翁湯中黃連和黃柏共煎生物堿的煎出量[J].色譜,2002,(06).

[45]王德先,楊更亮,王琳穎,等.毛細管區帶電泳測定蘆薈中的有效成分[J].色譜,2000,(05).

[46]呂元琦,鄔春華,袁倬斌.毛細管電泳法測定銀杏葉片中的橙皮素、蘆丁和槲皮素[J].2003,(06).

[47]周蓉,齊莉,王雅芬,等.甘草多糖的分離純化及高效毛細管電泳分析[J].1999.(02).

[48]王文全,吳慶豐.我國的甘草資源與甘草栽培技術[J].中藥科技,2001,3(12).

[49]趙雅欣,高文遠,張連學,等.甘草在化妝品中的應用[J].香料香精化妝品,2010,(4).

[50]汲晨鋒,薑薇,王曉晶.甘草多糖的化學與藥理研究[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0(5).

[51]程曉霞,向瑛.甘草及其製劑中甘草酸的定量方法研究概況[J].時珍國醫國藥,2000,11(4).

[52]陳紅,劉杭,王傑.甘草酸的化學及生物活性[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誌,2007,12(2).

[53]葉時泉,唐秀英.甘草在醫學方麵的研究現狀[J].時珍國藥研究,1997,8(1).

[54]賈國惠,賈世山.甘草中黃酮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藥學雜誌,1998,33(9).

[55]李宏.黃苯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化妝品中的應用[J].牙膏工業,2007,(3).

[56]郭玲.中藥黃芩具有提取天然廣譜防曬劑的價值[J].海南醫學院學報,1995(2).

[57]沈映君主編.重要藥理學[M].上海:上海科學出版社,1997.

[58]李彤彤,李宏,侯茂君,等.黃芩化學成分及黃芩苷提取方法研究進展[J].天津醫藥,2002,14(3).

[59]孔慧,倪健,劉瑾,等.黃芩苷製備工藝的研究[J].中成藥,2004,26(2).

[60]黎萬壽,陳幸.黃芩苷提取工藝研究[J].中草藥,2000,31(2).

[61]王小平,毛友昌,鍾瑞健.黃芩苷醇提工藝優選.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03,15(4).

[62]程存歸,金文英,吳蘭菊.從黃芩中微波輔助提取黃芩苷的研究.臨產化學與工業,2005,25(1).

[63]鄒坤,趙玉英,傅乃武,等.脹果甘草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J].中國藥學(英文版),1996,(04).

[64]尹鍾洙,張淩雲,徐理納.當歸及其成分阿魏酸對大鼠血小板聚集和5-HT釋放的影響[J].藥學學報,1980,(06).

[65]宋芝娟,梁念慈.當歸對豬血小板膜磷脂酰肌醇磷酸化的抑製作用[J].廣東醫學院學報,1993,(Z1).

[66]徐理納,徐德成,張白嘉,等.阿魏酸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機理研究——對TXA_2/PGI_2平衡的影響[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198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