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 / 2)

大唐天寶年間,天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加上君王有道,加上君王有道,賢臣用命,將天下治理得是一個烈火烹油,鮮花著錦般的盛世。

大唐三代帝王均親近道門,今代唐王尤勝,立道門為國教,壓於儒佛兩門之上,於全國各大州縣風景絕勝之地,修葺道觀以養有道之士,並著附近州縣衙門,每月按時送以錢糧米麵與四季衣冠等物,其好道之心,一致如此。

上有所好,下必有所效,君王好道,則百姓亦必好道,一時間,天下佛寺日趨破敗,道觀之中香火日盛,世俗之信仰盡入道門矣。

然而,信仰歸信仰,生活歸生活,在向著木雕泥塑的神像叩頭請願,奉上香火之後,回到家中,依舊要麵對柴米油鹽醬醋茶這開門七件事,和所有人都免不了的生老病死,喜怒哀樂。

東海鎮,便是一個靠著到那個海邊上的小小漁村,借著這幾年的好世道,發展成為一個不小的集鎮,雖然偏遠,倒也欣欣向榮,人煙稠密,百姓的生活過的十分舒坦。

在東海鎮外八十裏處,便有一座青柳山,山上有個小小的道觀。這些年,好道的風氣也逐漸傳到了東海邊上,一些鎮上的大戶人家的女眷往往會借著早晨的清涼爽氣,駕車去青柳山上的道觀中燒香許願,供奉神靈。

東海鎮裏青柳山甚遠,駕牛車需行上兩個時辰,所以欲於午時前返回家中,便得與五更天出發,隻有這樣,才能在辰時之前趕到道觀之中,燒香許願事畢,再駕車回返,與午飯前到家,畢竟道觀甚小,不會為香客們準備午時茶點的,於是從東海鎮東門到青柳山的一段路上,,便有一輛輛牛車緩緩行進著,牛兒們的“哞哞”聲,和清脆的鞭梢聲,相映成趣,倒也是東海鎮上的一景了。

如果說一隻鶴站在雞群中,叫鶴立雞群的話,一匹老馬和一個小胖子混在一群牛和一堆女人中間,又叫什麼呢,這個問題貌似很難回答啊!在一群牛車之中,插進了一輛馬拉的板車,車上載著一個梳著衝天辮兒的小胖子和兩個大木桶,木桶被擱置在板車之上,而這小胖子騎在馬背上正在放聲高歌。

“緊打鼓來慢打鑼,停鑼住鼓聽唱歌,諸般閑言也唱歌,聽我唱過摸妹歌,伸手摸姐麵邊絲,烏雲飛了半天邊,伸手摸姐腦前邊,天庭飽滿兮癮人,伸手摸姐冒毛灣,分散外麵冒中寬,伸手摸姐小眼兒,黑黑眼睛白白視,伸手摸姐小鼻針,攸攸燒氣往外庵,伸手摸姐小嘴兒,嬰嬰眼睛笑微微,伸手摸姐下各尖,下各尖匕在胸前,伸手摸姐耳仔邊,凸頭耳交打秋千,伸手摸姐肩膀兒,肩膀同阮一般年,伸手摸姐脅肢灣,脅肢灣彎摟著肩,伸手摸姐小毛兒,賽過羊毛筆一枝,伸手摸姐胸上旁,我胸合了你身中........”

沒錯,這胖子唱的正是那大名鼎鼎的“摸妹歌”。

如果唱曲的是一位歌喉婉轉,嫵媚動人的姐兒,那麼這歌聲一定是嫵媚迷人,動聽之極,如果說唱曲的是一個大老爺們,那麼隻要他用心唱,想必也應該能夠將這一首曲子演繹的你儂我儂,深情款款,可如果是一個小胖子呢,尤其這胖子真好處在變聲期,最近又正好嗓子發炎,那尖細嗓音演繹這首“摸妹歌”,那實在是太經典了,經典的嗓音唱出經典的歌,可謂經典中的經典,看看周圍牛車上麵坐的大姑娘小媳婦捂著耳朵,臉色通紅,神情惱怒不已,大概就知道這歌聲的殺傷力了。

偏偏這小胖子,渾若無睹一般,唱的正起勁,兩條小短腿在馬背上左搖右晃,粗粗短短的脖子在肩膀上一顛一顛地,帶著臉上腮幫子的兩塊肉也一起晃蕩起來。其實這小胖長得還是很可愛的,可是如果在一群女人麵前唱“摸妹歌”,那就不可愛了,尤其他此刻眯著兩雙本就不大的眼睛,賊兮兮的在女人身上瞄來瞄去,一絲口水慢慢的從嘴角滑了出來,顯然是陷入了某種粉色的幻想之中。

小胖子自娛自樂,可惜旁邊的聽眾卻受不了這種“噪音攻擊”,真好各家的車上都帶有供神用的雞蛋番茄等物,一時間雞蛋番茄如大雨般落在胖子的頭上,還有氣的不得了的一些老嬤嬤破口大罵:“你這個該遭瘟的方朱兒,大清早的就發瘟病,活該你沒爹沒娘!!”

一枚番茄非常準確的落入方朱兒的嘴巴裏,他本能地張大嘴巴想要哼哼兩嗓子,這枚小番茄就帶這一點清晨的露水,滑進了喉管,然後咕咚一聲下到了胃裏,“咯”的一下把方朱兒從幻想中憋醒了,睜開迷茫的雙眼,麵對的就是鋪天蓋地的爛番茄,湊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