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附二龐進的意義(2)(2 / 2)

中醫的經絡學說也給西方的高科技出了難題,他們從解剖上找不到經絡實體,但可以測量到,而且經絡療法治病又是眼見著的事實。對此,西方人接受了針灸,但對針灸的理論他卻失語,到底誰高明呢?

承認西方科技可以使人致富,從開礦技術到製造業、從改良遺傳到高速列車、從空間技術到超級航母,但我們不能無視這把劍的另一麵利刃,它在瘋狂製造財富的同時也殘害著人類自身,也在破壞著人們的生態環境。其負麵效應,來自西方的大量報導使人們欲哭無淚。請看:當今環境下,全球雄性動物快速雌化,美國鱷魚生殖功能退化,其陰莖變得彎曲而不能性交;非洲雄豹睾丸滯留腹腔發育不全;北極熊出現雌雄同體現象;五十年來,全球男性的排精量減少了一半,發達國家百分之二十的婦女失去懷孕功能;更可怕的是臭氧層出現空洞,空氣中過剩的二氧化物成倍地在生物體內複製雌激素……到了如今,西方的高科技頭腦才想起了一位中國老者的“天人合一”理論,可我們自己卻在加倍地重複著西方發達國家的悲劇,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自己淡忘甚至拋棄了中華元始經典。而中華元典曾指示我們的先祖,腳踏實地的走著一條“道器並重”、“力智同源”的道路,他們因此而“鑽木取火”,而“構木為巢”,並發明了衣裳、車船、弓矢、栽桑育蠶、培育五穀,於是,有了飲譽世界的四大發明,從而使中華民族在一段時間裏引領著人類文明史的前行。

在這裏,有良知的“學人”,都可以看清楚:中華民族之火,不是誰從天神那裏偷來的,他們住的房子不是上帝造的伊甸園,他們的身體更不是上帝所造而是生於泥土,他們認為“先有天地而後有萬物,先有萬物而後有男女”。那麼,在東西方的元文化裏,誰給人類文明史的解釋更客觀真實呢?答案是一目了然的。

我之所以崇敬龐進先生,他對中西方文化的比較研究,其誌存高遠,而他主持的龍鳳研究是切切實實地做著尋根探源的工作。他先後出版了八部有關龍鳳研究的專著,他認為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符號和文化標誌,是吉祥嘉瑞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精神具象化的一個代表。他把龍的基本神性概括為“八性十六字”,即喜水,好飛,通天,善變,顯靈,征瑞,兆禍,示威;並由此而提出了與龍相對應的六種文化心理:敬畏、飛離、合和、悖逆、彰力、求吉;他讚美鳳凰,稱其有秉德、兆瑞、崇高、示美等神性,有造福眾生而負責獻身的品格。中國向來有以鳳凰比喻、象征人間賢君良才的傳統。由此可見,龍鳳彰顯著中華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使世界文化之林生動而多彩。龐進還說,世界是多元的,文明是多樣的,全球化不是西方文化的一元通吃,而是各種文明的多元集優。所以,龐進的學術意義絕不是對一個什麼“圖騰”的研究,他的著力點在中華文化的大底盤上。西北大學的煒評教授給龐進先生贈詩;:“妙筆如弦奏國風,騰龍起鳳自從容。春來信步層樓上,笑看桃花別樣紅”。這是學人對學人的鼓勵,也是東方文化學者的自信和張揚,如果那些所謂的“學人”都能以良知和清醒對待祖國的元典文化,那麼,新世紀中華文化的複興是自不待言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是天地、陰陽、虛實的相互作用造成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動力,這種動力不是牛頓說的“上帝踢了地球一腳”的“第一次推動”,而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而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而是《周易》所言“天地變化,聖人效之”……龐進的龐字是廣廈裏邊一條龍,這條龍放在中華元典裏它是熱力四射的能量之源,放在“五四西文化運動”裏邊它就是一條死蛇。在這裏,我要告誡的是,龍文化研究切忌西方的思維模式,不要解析它,而要圓融它,不要孤立它,而要綜合它。以前,有些“學人”數典忘祖,現在有些“學人”是既不數典更不知其祖,有甚者甚至認異類為祖!其實,排精量減少一半隻是初步的報應,再不警醒,人類也會上演美國雄鱷魚一樣的悲劇。

對人文知識分子而言,曆史考索的角度、文化持論的立場、文藝批評的理論甚至文學創作的方法,如果繼續“去中國化”,非洲雄豹的命運必然會降臨到他們的頭上。

注:文中相關事例引自呂嘉戈編著的《挽救中醫——中醫遭遇的製度陷阱和資本陰謀》一書。

(此文首發於2006年6月26日《中華龍鳳網》;收入《孫見喜評論集》袁太白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