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翰林院考試:點翰林(7)(2 / 3)

A.重人貴生B.天人合一C.我命在我D.內修外行

2.《五燈會元》是中國佛教禪宗的重要著作。宋僧普濟編,二十卷。“五燈”係指五部禪宗燈錄,宋僧普濟對五部禪宗燈錄刪繁就簡,縮編為二十卷,合二為一,故稱《五燈會元》,以下屬於“五燈”的是。

A.《天聖廣燈錄》B.《燈集》

C.《聯燈會要》D.《景德傳燈錄》

3.以下是中國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譯家的是。

A.鳩摩羅什B.真諦C.玄奘D.不空

4.道教認為除了人居住的地方,還有神仙居住的。

A.十大洞天B.三十六小洞天

C.七十二福地D.一百四十四仙府

答案:

1.答案:A、B、C、D。“重人貴生”認為人應該重視人的身軀和熱愛生命,“天人合一”是追求人與自然的合諧,“我命在我”強調通過主觀能動性探索得道成仙的方法。“內修外行”的意思是要注意品德的修養。

2.答案:A、C、D。“五燈”指:法眼宗道原撰《景德傳燈錄》,臨濟宗李遵勖撰《天聖廣燈錄》,雲門宗惟白撰《建中靖國續燈錄》、臨濟宗悟明撰《聯燈會要》,雲門宗正受撰《嘉泰普燈錄》。

3.答案:A、B、C、D。鳩摩羅什(公元343—413):後秦時龜茲人。其父原為印度婆羅門,世襲高位,後出家。真諦(公元499—569):西印度優禪尼婆羅門族,原名拘那羅陀。梁武帝中大同元年(公元546年)八月來華。玄奘(公元602—664):本姓陳,13歲出家,21歲受具足戒。不空(公元705—774年):原名智藏,獅子國(今斯裏蘭卡)人,幼年出家,14歲在闍婆國(今印度尼西亞爪哇)遇金剛智三藏,隨來中國,開元八年(公元720年)到洛陽。

4.答案:A、B、C。洞天,指能夠生活在虛靜混沌境界中的神仙所居住的名山勝境。《天地宮府圖》雲:“十大洞天者,處大地名山之間,是上天遣群仙統治之所。”

三、填空題

1.佛教著述《摩訶止觀》中說:四大是身病,三毒是心病。其中四大指的是。

2.滿清詞人納蘭性德在《飲水詞》中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句話出自禪師。

3.“山羊被殺因作聲,飛蛾投火由火色。水魚懸鉤為吞餌,世人趨死以境牽。”這句名言出自佛經。

答案:

1.答案:地水火風。佛教認為不僅身外之物是由“四大”構成,人身也是“四大”和合的產物,“四大”指“地,水,火,風”,三毒指造成世俗諸苦的根源——貪,嗔,癡。

2.答案:道明。這名話出自唐·裴休《黃蘖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明於言下忽然默契,便禮拜雲:‘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某甲在五祖會中,枉用三十年工夫。’”是僧人道明說的話,原名慧明,五祖弘忍的上座弟子,弘忍把衣缽傳給了慧能,他不服,就帶人追趕,在大庾嶺趕上後,慧能把袈裟扔到大石頭上讓道明拿走,道明反而猶豫了,說:“我來求法,非為衣也。”慧能問:“不思善,不思惡,阿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麵目?”道明聽了深感慚愧,知道自己學佛的境界遠不如慧能。便說出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後拜慧能為師改名道明。

3.答案:《佛本行經集》。佛教經典。又稱《佛所行讚》。古印度馬鳴著,5卷,以詩體敘述佛陀行跡並宣說佛教義理。有南朝宋寶雲之異譯本,7卷。亦有藏譯本。此經在古印度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度流傳極廣。唐代義淨說它“五天(竺)南海,無不諷誦”。

(第十章)風俗知識

一、單選題

1.現在的足球就是由我國古代的蹴鞠演變而來的,那麼蹴鞠的發明最初是用來做什麼的?

A.一種體育項目,鍛煉身體B.地位高的人的一種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