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小沛城下(1 / 2)

此刻的呂布已經被陳登的父子誆騙出去了,曹操大軍也在行動了。徐州已經丟失之後,呂布隻能退守下邳,順道和小沛成掎角之勢。他們隻是知道曹操會大軍來襲,卻是不知道劉璋此刻已經出兵了。

劉璋帶著馬雲祿隻是防止這個小妮子瞎跑,可這卻讓一邊的糜竺感覺到很不堪。行軍打仗卻要帶一個女子?這是何道理?傳聞中劉璋貪財好色,現在看一下果真是如此。因為貪財他的領地商賈繁多,因為好色所以他身邊總有女人。古語有雲,商賈者重利輕別離……

最明顯的就是殷商時期商賈的昌盛,乃至於最後的毀滅。殷商時期人們樂於經商,並且積極從事手工製造業。不過周朝時期的建國者卻在反思為什麼商朝滅亡?得出的理論居然是民眾熱衷工商而荒廢了農業,造成民心浮躁,國基不穩。因此,轉而推行鄙視工商卻重農的政策。在周製中,工商業者的地位非常的低賤,百工常與處於奴隸地位的臣妾並列……

秦承周禮,漢承秦製。到了現在人們還是認為商賈低迷對百姓百害而無一利,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生產力的問題,古代的國基最關鍵的就是糧食,一旦出現天災人禍糧食不夠就會讓國家不穩,從而各種紛爭頻頻出現……

可是商賈太過繁華也不好,最明顯的就是諸侯利用資源優勢迅速形成勢力,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吳王劉濞,他擁有龐大的鑄錢產業,而且吳地靠近東海,既有豐富的鐵、鹽、錢三業,這讓劉濞富甲天下,他廣交各國逐漸形成了對抗中央的力量……

這也就是後世的統治者玩命的壓製商賈的強勢,這會動搖國家的根本。劉璋的這一番行為在糜竺看來就是在自取滅亡。哪怕最後劉璋統一天下位居九五,可也不過時曇花一現,終究會毀滅的,與其這樣還不如不讓他統一,這次回去他必然會向劉備說明原因。

眼光的局限性,看問題的角度,決定了一個人的眼界。劉璋怎麼不明白商賈帶來的後患?最明顯的就是西方資本主義控製國家的主調,可正是因為知道劉璋才更要這麼做。他要的不是一個永久存在的王朝,而是一個民族的強大……

後世動不動就百年,甚至更久的屈辱已經讓這個民族的脊梁彎了。其次劉璋明白為什麼會有地方專權,可是等未來劉璋修出幾條南北大路的時候,除了各個地方的駐軍以外,地方就不需要什麼勢力存在。

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劉璋自信自己在有生之年會壓製一切問題,並且教導出下一代的君王。三代之後國家依然定型,強盛就會一直延續,隻要把最核心的東西留給這個民族的人,那麼強盛就會延續下去,那個脊梁就不容易打斷……

三軍行動很快,所謂令行禁止就是體現在作戰和行軍方麵。糜竺雖然看不起劉璋的所作所為,可對於劉璋的士兵卻分外的稱讚。感覺上這些士兵比高順的陷陣兵還要強大,尤其是中軍的士兵,那些兵器看著都嚇人!

在所有諸侯士兵的武器都還是青銅配木杆,而劉璋的士兵卻已經是精鋼打造了。雖然隻有中軍的部分,可不用想也知道中軍這萬餘人能戰十倍之敵。尤其是在看到中軍的士氣,也就是精神麵貌的時候,糜芳覺得劉璋手下的統兵將領太可怕了。

再次來到汝南的時候,文聘、劉辟、龔都、韓嵩幾人都來見了劉璋。比起年前這裏荒涼的可怕,現在卻已經有了人居住的模樣了。周圍的百姓雖然窮了點,可卻能吃飽飯食了。尤其是在看到是劉璋的大軍時候,已經不害怕了。

當初劉璋來的時候,這些人何止是害怕?簡直就是恐懼,可現如今已經看站在路邊圍觀了。凡是大將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治軍極嚴。原本文聘以為自己治軍就很嚴了,可是在看了劉璋定下的軍規之後,才真正的明白什麼是嚴格……

“拜見主公……”一群人行禮,這幾個月來他們在這裏卻是看到了劉璋的後勤,那是何等的強大。糧食、工坊在這裏也出現了。隻是工坊是一些原料收集的,並非那種純粹的工坊。畢竟這裏不是大城還是有危險的。

“近日可有情況?”劉璋看著周圍的百姓,稍微有點人樣了。

文聘率先說道:“主公,最近曹軍調動頻繁,似乎有出兵的意思。”因為曹操要攻打呂布,所以頻繁調動士兵,可是文聘卻不知道,弄得他不得不天天緊張兮兮的。

“可有徐州的消息?”這個時候呂布應該很得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