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們有工可做,孩子們有文學可以學,老人們也可以四處走走走,哪怕外出割點草賣給村子裏麵的張屠夫,也可以換來不少的文錢。說起來這張屠夫也是個精明的人,府君收收購了整個蜀郡乃至外地的油脂,這直接導致大量的油脂飛漲。
這張屠夫直接就抓住機會,養了一百多頭豬,當天劉璋還親自接見了他。據說劉璋親自傳授了他養豬神術,養出來的豬可以非常的好吃,沒有任何的腥味。據說那張屠夫,當天就喜滋滋的去收購隔壁郡縣的小豬仔……
這麼多豬仔可不好養活哦,可這裏是那裏?是蜀地,南方什麼都不多,多雨,多草……一文錢三十斤的收割青草,這老年人一天都可以弄個百十斤。這幾幾百頭豬能吃多少青草?張屠夫隻用少量的錢,就找了不少的人幫他養豬……
偶爾還有從外做工回來的大人,也順手在路邊弄上不少的草弄回來。張屠夫隻要用豆子碾成餅,攙雜一些雜糧,這些豬就吃的賊香。或者去學校,去紡織工坊,或者煮鹽那裏收購沒有吃完的飯,或者刷鍋水也行,反正張屠夫這百十頭豬壯的就跟他一樣……
有人這麼做,就有人會模仿。隔壁村的王屠夫立刻就學習了張屠夫這一套,雖然沒有那麼誇張的幾百頭,可也有個小百十頭。這一下蜀郡的豬肉居然開始降價了,可是油脂的價格去開始上漲。據說那傳授給了張屠夫的養豬神術,張屠夫的豬養出來一個個壯豁的不可思議……
表現好的工匠,下工的時候還可以在街邊買上幾兩肥肉,回家之後弄上鍋子一番箭煮下來,那種湯餅還真是香滋滋的,在弄上幾根菜葉,這一天的日子都是美滋滋的。生活有了奔頭,這人就顯得很是精神。陸陸續續前來的流民簡直不敢相信,在益州居然出現一種盛世才有的繁華……
在進城的大路口,張家寡婦開了一個酒糟店,正宗的味道就連張鬆下班的時候也想在那裏喝上一碗。張鬆很享受那種坐在路邊的位子,看著那下了學堂的學子領著那幫子小學子回家。看著那一隊隊的學生,回去的時候念叨著三字經,張鬆就有一種淡淡的愉悅感,當年的文景之治,大概也不曾有過這種局麵吧?在這一刹那,張鬆找到了自己為之奮鬥的方向……大概就是盛世吧?
張鬆想了半天,突然就笑了。旁邊張家寡婦那三歲的女兒端著一碗酒糟搖搖晃晃的走了過來:“大先生,酒糟……”三歲的小女孩肥嘟嘟的著實可愛,這寡婦有點能力把自己的女兒養大了。
張鬆拿著一把豆子塞給小女孩,拿著軟豆子塞給已經紮牙的小女孩。這位不帥的大叔經常在這裏,小女孩早就不怕他了,一伸手就抓著張鬆的胡子笑嗬嗬的。張寡婦當然知道眼前這個其貌不揚的男人可是蜀郡的大官,別人都說天下當官的沒一個好東西,可是看看咱們益州?無論是州牧大人,還是下麵的官員一個個都是為咱們著想,說句不好聽的誰要是敢在益州罵上一句州牧大人的不好,下麵的百姓一人一口吐沫就吐死他。
“好,這酒糟越來越好喝了。”大聲的讚揚,唱著古老的歌謠張鬆搖搖晃晃的朝著家裏走去,酒不醉人,人自醉……
在張寡婦對麵吃湯餅的法正,看著已經有點微醉的張鬆。忍不住笑罵到:“真是丟人,這麼大官了整天沒個形象,益州的官員麵子都讓這種人給丟盡了。”殊不知他自己也在路邊看著那回家的學子,聽著那朗朗上口的三字經,法正覺得這蜀地已經有了大興之勢。
湯餅的手藝沒有太大的變化,可是法正覺得這湯餅卻越來越好喝了。大概自己每天隻有晚上吃飯這一點點的時間悠閑,回去還要學習簡體字,學習簡體書法,學習劉璋留下的管理方案……
“陳小二結賬……”一口氣幹掉剩下的湯餅,法正就準備回家。這個時候自己的妻子還沒有回來,紡織工的女工下工有點晚,最開始劉璋讓家裏的女眷去管理紡織工坊,可真沒想到那幫女人居然做的這般有調理,結果就是自己每天回家沒有了飯食可以吃,不過這個心情卻是越來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