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所料,阿瑪什麼事不做則已,要做就十分認真。盡管三先生再三推辭,他仍然堅持讓我行正式的拜師禮。滿人雖然本身整體上文化素養不高,但卻十分尊師重道,因此我的拜師禮在窮家小戶也算得上隆重了。說隆重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過是我向三先生磕了三個響頭,然後為他點上旱煙,再敬一杯茶,就光榮地成為遼東大儒喬守三的關門弟子了。
剛開始過年的時候還覺得有點新鮮,可是接下來日複一日地探親訪友很快就讓我有些膩煩了,而且每天家裏都會來客人,阿瑪倒是隻管跟人家坐在炕上喝酒聊天,我和額娘卻為了給客人準備飯菜忙的腳不沾地,客人走了以後還要打掃被他們扔了一地肉骨頭的堂屋,給臉紅得像關公的阿瑪煮山楂湯醒酒,再加上白塔庫和依蘭那這兩個小鬼成日裏嘰嘰喳喳地吵個不停,背在額娘背上的額林也動不動就哇哇大哭……這個年,真是過得人骨頭架子都快散了。
過完年,人們的生活逐漸恢複了正軌。阿瑪仍然像過去那樣,專職打獵,兼職種種地,大部分家裏的活照樣丟給了額娘,當然,跟過去不同的是,有了一個小幫手----我。其實過去的歸雁也是很懂事的,也常常幫額娘幹活,否則也不會因為去采藥遇上黑瞎子了,不過到底是小孩子,有時不免任性、貪玩,跟弟弟妹妹磕磕碰碰,鬧到最後還得額娘來費心調解。額娘才二十出頭,那紅中帶黃的臉色,那腦門上細細的皺紋,都是為我們姐弟幾個愁出來的吧?雖然現在的我年紀還小,很多活都力所難及,但我仍然盡最大的努力為額娘分擔辛勞。因為,這麼多天的共同生活,已經讓我完全把這個善良能幹的年輕婦人當成自己的母親了。
對於阿哈們來說,莊子上的生活是平淡的,也是忙碌的。比如我現在每天一大清早就起床去喂豬,然後到廚下幫額娘準備早飯。這兩件事放在一起說似乎有點滑稽,不過就我看來本質還是差不多的,我們現在的食物雖然比豬好得多,但以我的眼光來看,實在談不上什麼營養和搭配,不過是填飽肚子罷了。當然,這個世道,能有東西填飽肚子就已經不錯了,看著那些經常到莊子外麵來央告的流民----多半是從關內逃荒來的,我還敢有什麼奢望呢?在農耕時代,土地和人口是國家的根本,萬曆帝弄得國內民不聊生,紛紛逃亡,結果白白便宜了剛建立的後金政權,也難怪幾十年後滿清就會取明朝而代之啊。我們家能救得了一個三先生,對更多的人卻是無能為力了,好在遼東無主的良田不少,後金為了供應越來越龐大的軍隊也鼓勵墾荒,所以這些人隻要肯幹活,多半還有一口飯吃。目前努爾哈赤對漢人實行的還是恩養政策,遼東漢人的日子也還算過得去,可是據史書記載,努爾哈赤晚年待漢人漢官都十分粗暴苛刻,常常肆意抓捕漢人為奴為婢,甚至大批屠殺歸附的漢人,到了那個時候,這些人又有多少能平安度過這場劫難呢?
吃過高粱麵和棒子麵各占一半的餑餑,額娘就下地幹活去了,留下我在家裏幹點輕活,像收拾房間、拾柴、打豬草什麼的,順便照顧弟弟妹妹。對我來說,別的活倒也不算什麼,像額林反正是整天背在背上,哭了就哄哄,給他換尿布或者抱去給額娘喂奶就行了,真正麻煩的是白塔庫和依蘭那。這兩個小家夥用漢人的話來說真是“門神貼反了”,在一起用不了三分鍾就鬧別扭,為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吵得好像要割席分座一樣,把他們分開又嫌一個人不好玩,很快又一個鬧著要找哥哥,一個惦著妹妹在哪兒了。慢慢地我也摸出點門道來,小磕小碰的事就讓他們自己去吵,反正要不了多久就會和好的,真鬧大了我也不急於調解,而是讓他們各自扮演對方的角色再吵一遍。這招角色換位還真有效,倆孩子都不是笨人,很快就能明白對方的委屈之處,然後自然就是相互道歉了,不同的是每次白塔庫哪怕臉再紅也會主動開口,而依蘭那則總是接在哥哥後麵說兩句,有時候明知道自己錯了還要嘴硬。這時候我也懶得再講什麼大道理,我也是當小孩子過來的,知道小孩子最討厭的就是被人拉住滔滔不絕得的講道理。有些道理講是講不明白的,必須靠自己去體會,就像吵架的雙方其實也很難真正分清對錯一樣。所以我說得最多的就是“要多替別人想想”“有什麼話說開就好了”“自家兄妹不相互體諒,還有誰體諒?”。這麼一來,倆人還真沒那麼劍拔弩張了,不過與之俱來的是他們現在一遇到什麼事首先想到的就是來找我這個大姐討主意。不論我是在廚房還是在豬圈,或者是到莊子周圍的小山上拾柴挖藥……反正這兩個小家夥就像牛皮糖似的粘著我,我走到哪兒他們跟到哪兒。放著這兩個小家雀在身邊,身上還背著一個愛哭寶,我的耳根就一刻也別想清淨了。
“姐,你看這個箭頭拆了怎麼裝不上去啊?”
“姐,我的腳崴了,好疼啊
,你幫我揉一下嘛……”
“姐,哥哥又欺負我!”
“誰欺負你了,明明是你自己不小心摔的!”
“嗚哇哇哇……”
“哦,額林乖,額林不哭,姐姐這就帶你去找額娘吃奶啊!”
“姐,你別生氣,我不是故意把衣裳撕破的……”
“姐,這個果子能不能吃啊?”
“姐,那邊那朵花好漂亮啊,你去幫我摘下來嘛!”
作為獨生子女,前世從來就沒有照顧弟妹的經驗的我,還總是羨慕孩子多的家庭熱鬧好玩。現在身臨其境,才知道這個大姐實在是不好當啊。除了吵架鬥嘴,他們的安全、吃飯、穿衣、玩具,樣樣都要我操心。俗話說“長嫂比母”,如今我這個長姐也算他們的半個娘了吧?可是,也許是付出越多越懂得愛吧,每當看著他們如花的笑靨,天真崇拜的神情,活潑快樂的身影……我就覺得,我為他們所付出的一切勞累,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