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雲帶領五千人馬,向兩旁高地上麵的戰士揮手致意,他還將迎接新的挑戰,痛擊前來增援的紅巾軍。趙子燕帶領的紅巾軍已經像鍥子一樣釘在前方的道路,堵死前來增援的黃巾軍主力部隊。新的挑戰是正麵衝殺,這些新紅巾軍戰士能經受得住光榮艱巨的任務嗎?
看著一張張年輕熱血沸騰的臉龐,趙子雲充滿自豪與自信。紅巾軍是支常勝之師,新加入進來的戰士,會變成無懼死亡的英雄好漢。他們為了這個名字‘紅巾軍’願意拋頭顱灑熱血,征戰四方傳美名。崎嶇坎坷蜿蜒漫長的征途上麵,無數紅巾軍戰士向著遠方前進。
夜色中烽火求救的信號傳到二郎河黃巾軍中軍大營,王仙芝知道此事。他不由為天屋山裏麵兩處營壘擔心起來,那裏是楊鬼子的地盤,天時地利俱在楊鬼子那裏。自己的人馬又不能多進山裏,那樣糧草補給跟不上。楊鬼子山裏的部隊出動了,看來自己又要為失誤承擔惡果。這次圍困葫蘆口太失算,應該就把天屋山出入二郎河的要道堵住就行,戰線拉得太長,自己的弱點暴露在楊鬼子的紅巾軍麵前。
躊躇遲疑中馬守冬先開口道:“九大王,夜色茫茫不易晚上出動大隊兵馬,還是清晨的時候,派人馬去救。北麵圍困葫蘆口的人馬不能動,還是用中軍的人馬為上策。”
一般夜戰時候,主力部隊是不會出動救援被敵人夜襲的營寨。隻能讓本方的營寨堅守,晚上是調動不了大隊人馬的,那是會自亂陣營。王仙芝沉凝一會兒,點頭認可,他覺得救兵是一定要派的,否則軍心會喪失,救得了救不了就看天意。這是為自己的失策交學費,等到救回葫蘆口南麵營壘的黃巾軍,就一門心思攻打燕子堡,這才是上上之策。
王鐐蠢蠢欲動,自以為兵強馬壯可以有一番作為,待在中軍大營浪費時間,光陰似白駒過隙。自己是刺史有驚天偉業之才,拔山超海之能。跳出來急道:“九大王,讓在下帶領兵馬去救援,保教九大王高枕無憂。”
王仙芝心中大喜,自己沒有看錯人,對待王鐐猶如把臂入林,推心置腹,換來一片忠心。仙風道骨般微笑道:“好!王刺史其誌可嘉,準了。南麵那兩座營壘,還是孤懸一線,本王不放心啊。算了吧!還是不要圍困葫蘆口裏麵的廢物,王刺史,你和張穆合兵一處後,就把人馬接到北麵那座營壘去。這樣我們就沒有後顧之憂,全力攻打燕子堡。”
王鐐接過令箭,張揚跋扈瞧著大帳裏麵的大哥們,自己早就淩駕這些小弟之上,以後要把黃巢、尚讓這兩個混蛋踩在腳下。
王鐐的做派諂上傲下,大哥們覺得理所當然坦然接受。王鐐帶了數萬人馬歸順九大王,靠實力爬上高位,以後大家還要多親多近,拍王鐐馬屁。
馬守冬卻覺得不妥,王鐐是什麼人?他是個膽小鬼,怯懦退縮之人。由他去救援黃巾軍兩座營壘的兵馬,碰到敵人硬攻猛打,王鐐保證逃跑。
等到大哥們離開中軍大帳,馬守冬急忙走上前去,說道:“九大王,此時怕是不妥。這第一:王鐐過去隻是刺史,沒有做過指揮使,那些牙將是靠錢財收買過來的,到了戰場上能不能聽王鐐指揮還不好說。這第二:王鐐不是帶兵之良將,到戰場上瞎指揮怎麼辦?這第三:九大王啊,你給王鐐親自掌兵的機會,以後這支愛國軍,就會隻聽王鐐的,怕是有後患啊。”
馬守冬一番話,王仙芝聽進去了,卻另有打算。他怎麼不知道人心這種事,舉一反三,自己手下的大王、大哥們,哪個沒有私心。馭下之術,就是要掌握平衡,讓手下人,都能為我所用。黃巢、尚讓為什麼看不慣王鐐?就是因為王鐐有實力,有巨大影響力,威脅他們的地位,所以才合在***壓王鐐。自己為什麼扶持王鐐,就是要多立一個山頭,讓手下人再多一份顧忌。手下人爭鬥不和,對自己百利無一害,這是為君之道,不能告訴他人。
哎!可惜自己的大兒子王衝鋒死了。那些小老婆生的兒子太小,不能替父分憂,還不知道能不能繼承自己的衣缽?說不定哪個大王搶班奪權,全家不得好死。思緒飄渺不著邊際,收回心神道:“馬軍師所言極是,我豈能不知,但本王的苦衷難訴,你也要為我分憂。這次讓王鐐出馬,就試試他的忠心。能耐是打出來的,我們打過多少次敗仗啊?不是越打越強嘛。山裏的那幫民團翻不了天,我們還是巋然不動。楊鬼子耍小計謀,怎麼翻得過我的五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