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騎士,重返人間(2 / 3)

自然人在MS領域麵對調整者本身就有先天的劣勢,他們的優勢不在於反射神經、信息處理和身體承受力,這些對於MS駕駛來說至關重要,但卻是自然人的短板所在,硬要在MS的領域和ZAFT一較短長,這隻能稱之為腦殘。

自然人的優勢在於數量,遠遠壓倒調整者的數量,因此,單體戰力的強大不應該是他們的追求,聯合軍適合的戰略有兩種,一個是以粗製濫造但數量龐大的雜兵海推倒ZAFT,而另一個,就是用高防護、強火力的大型MA來徹底抹殺MS的機動力。

第一個戰略是聯合軍上次大戰所采用的,最後被GENESIS橫掃出局,大集群作戰由此被宣判了死刑,因此,聯合軍多半不敢再使用這種方式來和ZFAT決戰,甚至於說,決戰根本不會發生,因為GENESIS這種戰略毀滅兵器的存在。

而第二種戰略,也就是使用大型MA為核心的機動戰鬥群作為戰場主力,在遠程打擊艦隊的配合下發動進攻,這似乎是個很好的方法,因為GENESIS在宇宙的打擊範圍其實很窄,攻防一體化的機動戰鬥群不需要大集群也能遂行戰略任務,因此,這反而對ZAFT構成巨大的威脅。

MS在接近戰中的靈活性無與倫比,戰鬥機、Moebius、Dagger甚至戰艦都在這種戰鬥中吃盡苦頭,然而,聯合軍卻有一種兵器不懼於這種戰鬥,那就是大型MA,依靠幾乎無視MS攻擊的高防護、區域橫掃的強火力,MS的機動性幾乎毫無用武之地,因為他們麵對的不是一兩台MS級別的火力,而是中隊級別以上的打擊網,無論是調整者還是自然人駕駛的MS都是死路一條。

在最終決戰中,Moebius-A讓ZAFT吃盡苦頭,一般機體幾乎無法可想,隻能靠少數頂位機體一個一個的幹掉,而即便是這些頂位機體,要做到這些也是冒著很大風險,畢竟光束機槍這東西殺傷力太驚人了。

“還好,SS的製式機體開發也完成的差不多了。”

從這一次的實戰測試來看,Crusader的機體開發可以說是大獲成功,聯合軍量產機型完全不是對手,無論水戰機體還是空戰機體,但是這隻是題中應有之義,並不值得高興,因為Crusader的單機造價達到4.2億,比Freedom還高。

以100-150台Crusader組建SS主力部隊,根據戰場需要更換輔助飛行器,這支戰力對於收拾現在的聯合軍已經足夠了,但是,對於聯合軍還在紙麵上的大型MA就不好說了。

如果,僅僅是如果,聯合軍照著Basroil的樣子製造超大型MA的話,那麼ZAFT也隻能同樣開發超大型MA作為應對,戰爭的主角就會從MS再次轉回MA,在沒有明顯的技術代差的情況下,在數量上明顯不足的ZAFT將麵臨極為不利的局麵。

就像63年,ZA高層商議獨立戰爭如何進行時得出的結論一樣,那時候還沒有MS,很多人堅持認為“能對抗MA的隻有MA”,反對開發成本高昂的MS,在MS出現之後,隨著MS的作戰力越來越強,戰場主宰者的地位越來越穩固,這種話就再也沒有人提起。

但技術的發展並不偏向MS,隨著一係列新技術的應用,MA的戰術性能也迅速增強,甚至比MS更強,於是,MA成為雙方較量的戰場,曆史繞了一個大彎又轉回了遠點。

=

“不過,這麼發展下去,戰爭倒是簡單多了。”

虹越來越覺得曆史在倒退。

——騎士戰爭即將重返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