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3)

原國,慶熙四年,仲秋。

太史令範夔辭官歸鄉,修纂戰國遺書,曆時數十年,終成《戰國新史》。新史全一百零八卷,自地史七年東周滅亡至漢新元元年,期間凡六十餘年大小事件之一一詳陳評述,極盡考據之嚴。然,史之實者,畢竟非後世之人能詳盡也。欲將那段浩瀚歲月鋪展開,卻仍得從花安城降世一案啟。詩雲: 幽魂離倩影,孤井盛芳魂。宴宴魑魅遊,離離魍魎鳴。

兩世意難斷,一生情不陳。鳳凰憶玉簫,胭脂膩冰盆。

空鎖梧桐影,癡及藍橋心。月夜披寒露,但為君沉吟。

鐵騎淩天下,紅塵驚故情。我憂思難忘,當年倚梅人。

此詩乃江南陸隱所作,據說是枕梅夫人一生寫照,錄於無名氏所著《枕梅詞話》一集,失於開元四年,後經年輾轉,至慶熙七年方出洛都墓,廣為流傳。一日,範夔遺夢荒古迷境,得入絳穀,見紅花成海,霧靄熏熏,一美人靜坐於枯木塚前,乃上前施禮相問:“敢問姑娘此是何地?”美人紅衣如火,眉目妖嬈,乃睨夔冷笑:“既歸之,何不知之?”夔驚疑,複見美人眼熟,乃低眉沉思不語。須臾,風起,紅花如雨,美人裙袂翩躚,起而白夔:“你隨我來。”夔皺眉隨之,及至絳穀密境走了一遭,方才如夢初醒,了知前因後果,此係後話,不提。

原來塵俗一切不過夢幻一場,非夢醒不能探其終始。

尹婕晃晃蕩蕩行於鬼列,見紅塵舊事,似雲煙拂過冥空;魑魅魍魎,如雨浪沉浮冥海,心內感慨萬千。

三生石畔,遍開一岸曼珠沙華,妖嬈如火,淒厲似血,竟刺眼至極,連帶她內心震動不安。她恍惚間,漸忘前事,深覺於靈魂內證悟得一種超脫,寧和、清明、寂靜,便似是要自我毀滅般,虛妄無執——曾有東華寺的主持大師說過:五行之內,皆生死執妄,非斷煩惱而不能解脫。幽暗糜幻交織,哀怨蕭索迷離,天地間,仿佛唯餘這一縷魂魄,茫然而無妄,隨一列亡魂幽魅慢行,晃晃悠悠踱過昏昧的地獄三生橋。

“尹婕……”

一聲叫喊傳來。

那聲音,哀傷飄渺,明明滅滅,宛如那些朦朧隱滅的躍躍鬼火,回蕩在死寂一樣沉默的渾沌黑暗中,悠悠綿長,蕩漾著昏黃的地獄之火跳動著的光輝,沁入她靈魂深處,埋藏、發酵。

她甫一回頭,便見曼珠沙華花海裏,有一少年,正飛快朝她奔來。但見那少年,碎發淩亂,墨眸宛若琉璃,麵容勝喻妖嬈,卻著一身奇裝異服,仿若從電影中走出的古人,寬衣博帶,廣袖生風。

尹婕迷了眼,旋即徹悟,瞪大眼睛,呐呐道:“這、這不是……”

彼岸花開,紅了少年一襲古裝。

他朝她奔來,似個驚慌失措的孩子。記憶如湧,一幕幕襲來,那片刻之前的虛妄無我之惑,終是雲散而去。尹婕憶及前生似錦浮華,隻愈覺塵俗荒唐如夢,不由苦笑連連:忘者,亡於心上,既然心還在,何可言忘?然,那人忽至眼前,悲傷如霧,淼淼杳杳,隻不發一言,便拉了她逃離鬼群魅列。

“張君默。”她終是記起他。

少年不言,隻默然攜她離鬼群而去。

“張君默!”鏗鏘一聲,錚然止步,尹婕怔然抬頭望向那人。

“尹婕。”少年回眸望她。

他目色凝重,竟無分毫從前在人間時的那般肆意瀟灑。他該是鮮豔生動的,一如他今日這一身詭異的紅衣;他該是張揚肆意的,一如遠處那一片耀眼的地獄花。然,他獨獨不該有這一刻的低迷、悲傷。或許這並非張君默,這隻是一念恍惚,一如這望不見盡頭的、幽冥魂魄。這念頭,甫一茲生,便似失控的藤蔓般瘋長。她怔忡無語,等候半晌才聞他後話:“你可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