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兵敗五坡嶺而被俘。在燕京被囚三年,麵對各種威脅和利誘,但他堅貞不屈,還寫了一首氣貫長虹的“正氣歌”。這首60句、300字的長詩,熱情洋溢地宣揚了中華民族“浩然正氣”的優良傳統。在《過零丁洋》一詩中,發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鏗鏘誓言。他那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為千古所傳頌。
廣州起義失敗後,共產黨員周文雍和陳鐵軍,繼續扮演假夫妻返回廣州,不幸同時被捕。敵人用高官厚祿引誘他們,後又施以嚴刑酷打,都未能使他們屈服。敵人強迫周文雍寫“自首書”,他揮毫揭露敵人的種種罪行,後又用“頭可斷,肢可裂,革命精神不可滅,壯士頭顱為黨落,好漢身軀為群裂”的絕筆詩作結言,表現出寧死不屈的大無畏精神。陳鐵軍麵對敵人的威逼利誘,斬釘截鐵地說:“要殺就殺,廢話少說!”敵人將他倆同時押赴刑場,陳鐵軍向群眾發表演說:過去我倆一直是純潔的同誌關係,今天我要向大家宣布,“當我們把生命獻給黨時我們就要舉行婚禮了,讓反動派的槍聲,來做我們結婚的禮炮吧!望你們勇敢戰鬥,共產主義一定會勝利”!說完,她邁開步伐走到周文雍跟前,熱烈親吻他,兩人擁抱在一起,在刑場上舉行別具一格的莊嚴婚禮。
名震世界的數學家華羅庚,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後,熱淚盈眶,謝絕在美國擔任終身教授的重聘,於1950年2月毅然攜妻帶子回國。其他僑居國外的著名科學家李四光、竺可楨、錢學森、童第周、茅以升、錢三強、謝希德等,也都堅決舍棄國外優厚的物質生活,戰勝各種困難,先後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汽車、洋房、美金和榮譽,都留不住他們,因為他們都有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
臥薪嚐膽,自強不息越王勾踐被吳國打敗,囚吳3年,替吳王夫差養馬,受盡屈辱。但他臥薪嚐膽,忍辱負重,在取得夫差信任而被放回後,發憤圖強,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使越國獲得振興,並最終打敗了吳國。左丘明雙目失明還撰《國語》,孫子遭臏刑仍著《孫子兵法》,屈原遭放逐,乃成《離騷》,司馬遷受“腐刑”而作《史記》,都是在逆境中成就大事業。
中國人民在鴉片戰爭後蒙受屈辱,但“位卑未敢忘憂國”,自強不息,努力奮鬥,終於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使中國迅速強大起來,成為獨立自主、不容欺侮的社會主義國家。其中貫穿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潛移默化作用。
著名科學家王賢才,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坐了9年冤獄,遭受了各種磨難。但他沒有因此而氣餒,而是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以頑強的毅力,花了28年的時間,譯出《希氏內科學》這部1000多萬字的世界醫學巨著的最新版本(第15版),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個出版這部最新譯著的國家。1984年,他被國家科委授予“作出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家”的榮譽稱號。
摯友深交淡淡如水我們的民族曆來注重人情。《詩經》中就有“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意思是說,鳥兒嚶嚶地叫,意在求得友誼的回聲。
請看鳥兒之間尚且本能地尋求朋友,更何況是人呢,能不尋找朋友嗎?可見,早在3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討論朋友關係的問題了。在我國曆史上,有個動人故事:“伯牙摔琴謝知音”。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個叫俞伯牙的人,很善彈琴,可是很少被人理解,為此,他十分苦惱。後來,他遇到一位叫鍾子期的樵夫,此人非常欣賞他的演技。伯牙彈琴時想著高山,子期聽了說,“好啊,就像是見到了巍峨壯觀的泰山。”伯牙想著流水,子期聽了說:“妙極了,又如奔騰的長江大河!”伯牙為遇到這樣的知音而高興,兩人遂待為“知音契友”,並約好第二年中秋到此相會。到了第二年,伯牙如約赴會,久等子期未遇,一打聽才得知子期已於幾個月前因病去世。伯牙聽到這一不幸消息,悲痛欲絕,在子期墓前撫琴傷悼。哀曲奏畢,伯牙想,從此再無知音,琴瑟又對誰彈,於是將琴摔得粉碎,以此酬謝子期這位“知音”。
這個“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傳千古。“知音”不僅成為知心朋友的代名詞,也是朋友關係中高尚友誼的象征,是中華民族在交友過程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莊子說過:“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於淡以親,小人甘以絕。”意思是說,君子之間相互交往,以真誠相待,肝膽相照,像水一樣清淡;而小人之間的交往,相互恭維,甘言蜜語像甜酒一樣。君子之間看似清淡而友誼真摯、深厚,小人之間看似甜蜜,但很容易破裂。莊子的交友之道,千百年來在中國影響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