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險境(1 / 3)

“測試結果很可惜,賢侄,你並沒有成為修士的才能,你隻是個九等天賦的修士。”

測試石上,可悲的低階證明,告訴趙博一個不幸的事實。

他是個沒有成為修士天賦的普通人。

在這片光怪陸離的大陸,有一種神奇的職業,叫做修士。

修士能利用先天的天賦體魄,收集他人由於畏懼以及崇拜而散發出來的特殊能量強化體魄。

一名實力高超的修士,僅僅一個眼神,就足以使一頭巨龍膽魂劇裂。

然而,根據先天體質的不同,修士又分為三六九等。

其中,還有最次等的無天賦者。

擁有最高等的一等天賦的修士,甚至擁有點燃神火,凝聚神格,成為淩駕於眾生之上的神靈。

而最次等的無能者天賦,則永遠隻能在下等階級徘徊,與力量,財富等等資源無緣。

九等天賦的修士,雖然不至於完全與修士無緣,但是出現在趙博這個大家族的子弟身上,就基本是件不幸的事情。

趙博是龍州城四大家族之一趙家的族長之子。

趙家族長,是上一代趙家的翹楚,單憑一己之力,將原本隻是龍州城三流家族的趙家,硬是發展到了現在的四大家族之一的程度。

被趙家譽為曆代以來最強的天才。

曾經離開過龍州島,前往島外冒險。

有著這樣父親的趙博,他的測試,自然受到了無數人的關注。

修士的天賦基本與他們未來的成就掛鉤。

三等天賦的修士,注定了他未來的成就,有可能達到四等。

高階修士的實力,擁有以一己之力,對抗一隻軍隊,甚至與一個大國軍事武裝抗衡的實力。

也因此,高階修士的數量,基本上就是衡量一個勢力的重要標準。

而作為主體的高階修士,他們的地位自然也是不低的。

在大陸,分為四個標準。

無能者天賦的修士毫無地位可言,若不是出身顯貴,則一般隻能為貧民或者奴隸。

六等以下天賦的修士,能列為普通的基石平民。

三等以下到六等的修士,能列為貴族。

而三等之上的修士,則擁有列土封王的資格。

趙博的九等修士天賦,對出身在大家族中的他,幾乎是一種恥辱與負擔。

眼下,當這測試出現時,趙博的廢物之名必將遠傳開去。

趙博測試完,心裏也是沉甸甸的。

不過隨後,年僅八歲的趙博,卻是神色恢複了冷靜。

他的表現,猶如一名成熟的成年人一般,自然而平靜。

這讓其他人,未免有點驚訝。

趙博的母親莫霞,幾乎是在測試一結束,就衝上去,緊緊抱住趙博。

“小博,不用擔心的。”

“就算你成為不了出色的修士。我和你的父親,也會保護你的。”

“而且,就算成為不了修士,小博你也可以成為一名出色的統帥。到時候凝聚士氣,你一樣可以成為不輸給強大修士的將者。”

將者,是修士之外,在這片大陸盛行的另一種職業。

他們能將對信賴他們的部下的士氣凝聚起來,形成極為強悍的力量。

士兵本身越是精銳,就越是能凝聚出強悍的力量。

凝練精銳百軍的將者,甚至能輕鬆擊敗3階以上的修士。

傳說中,在龍州島建立起龍州城的尉遲破軍,他曾親率自己的部隊,在龍州島與某個王朝的300餘名7階修士大戰,並且最後連斬對方兩百餘人。

雖然最後他戰死在了破軍山,但是他的戰績,即使現在,也是龍州島民們為之自豪的曆史。

當然,將者雖然並不一定需要多麼高的修士天賦,但是他同樣需要能夠讓部下信服的實力。

否則,根本難以凝聚起士氣。

而當年的尉遲破軍,也是有著極品的一等天賦。

母親的話,對趙博來說,自然隻是安慰。

就連趙博本身,其實也並不怎麼相信。

然而,為了不讓母親擔心,趙博點點頭,露出笑臉。

“沒關係的,母親,這樣的情況,並沒有出乎我的預料。”

“這就好,這就好。”

莫霞見趙博一臉淡定,便放心了不少。

她拍拍胸口,努力地露出笑臉。

“小博,來,今天測試你也累了,我們回家去。”

“好的,母親。”

年僅八歲的趙博,猶如小大人般,反手牽著母親的手,向著房間走去。

他的臉上,自始至終,都是帶著笑意。

就仿佛,他並沒有在意過這裏的情況。

而事實上,他確實沒有在意過這裏的情況。

因為,趙博是一名穿越者。

今年八歲的他,其實是個從地球穿越過來的大學生。

不僅如此,他還是名學霸。

因此,哪怕不能成為修士,趙博也有自信,能在這片大陸好好過日子。

兩人在來到院子前時,突然,趙博眉頭一皺。

“母親,我想先在院子玩耍,你先回去。”

“那好,小博,我會在家裏為你準備好豐盛的午餐。”

“好的,母親。”

讓莫霞先進去後,趙博則是來到院子旁邊的垃圾桶,彎下腰,趙博從裏麵撿起一封信。

看完書信的內容,趙博皺起眉頭。

“父親出事了..。這下與我原本的打算,有點衝突了。”

在龍州島外,還有廣闊無垠的一片海洋。

其中,還有連龍州島民也知道的這個星球的主體大陸。

在那裏,可謂高手如雲,同時,也是物產豐富。

龍州島,經常會派人到海外收集資源。

趙博的父親趙允平,雖然是家主,但是為了家族的發展,他每次都是親身率領船隊出海。

因為實力高超,所以趙博並不認為自己的父親會出事故。

而現在,卻出了事故,隻怕其中,還有些他不知道的緣由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