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文人行酒令堪稱一絕,不僅要風雅,還要幽默,不僅比機智,還比學問。這方麵的高手可不少,趣聞也不少,成為後人的笑談,讓我們在酒令中不僅感受到了文學氣息,而且也能娛樂性情。下麵就來欣賞一些酒令趣聞,領略文人們在酒令遊戲中的智慧。
蘇東坡在杭州時,經常與黃庭堅、佛印和尚酒食相和。三人中,佛印食量最大,據說超過了花和尚魯智深。每回好酒好菜好點心,經他一頓風卷殘雲,就所剩無幾,麵對狼藉的杯盤,蘇、黃自然掃興,很苦惱。有一天,他倆合計說;“我們何不瞞著老禿樂上一天呢?”於是,他倆背著佛印租了一條船,備好酒菜,去遊覽波光瀲灩的西湖。不料佛印神通廣大,早就得知他倆的密謀,趁蘇東坡和黃庭堅還沒上船,就捷足先登了,預先藏進後艙,囑咐船主不要泄露“天機”。蘇東坡和黃庭堅從容而至,好個清風朗月的夜晚,“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蘇東坡對黃庭堅說:“老禿不在,我們淺斟慢酌,何不行風雅酒令?”黃庭堅便請蘇東坡出令。蘇東坡說:“頭兩句即景,末尾兩句用‘四書’中有‘哉’字的句子貼切相配,還得押‘葉’韻。”黃庭堅略沉吟,說:“浮萍撥開,遊魚出來。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蘇東坡擊節讚賞,接著也吟出自己的得意之作:“浮雲撥開,明月出來。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黃庭堅正要叫好,哪料藏在後艙的佛印早已心癢難耐,見他們又喝酒又行令,好不快活,實在按捺不住,就從艙板底下鑽出來,隨口一則酒令:“浮板撥開,佛印出來。人焉庾哉,人焉庾哉?”“庾”是“藏匿”的意思,“人焉庾哉”意思是“人怎麼能藏得住呢”。佛印這一出來,可想而知,頃刻間,杯盤皆空。這則酒令顯然是後人杜撰的,蘇、黃怎會那麼小氣?佛印也不至於餓鬼撲食。但杜撰者的確下了一番工夫,把酒令最高妙的一麵表現得淋漓盡致。
讀書人借酒令來憤世嫉俗,無疑是社會現實的反映。明末,幾個秀才一起喝酒,約定酒令中必須包含盜竊的行狀,而且要對仗工整。頭一個人說發塚可對窩家,不錯,盜墓與窩贓對得挺好。接著,第二個人說“白晝搶奪”可對“昏夜私奔”,強盜大白天下手,不足為奇,可是男女私奔與盜竊有什麼關係呢?作令的人笑答:“私奔就是偷情,偷香竊玉,當然算盜竊啦!”大家哄然一笑,也不再難為他,讓他過關了。隨後,第三個人說“打地洞”可對“開天窗”,打地洞為盜,開天窗明明是為了房屋采光嘛,怎麼跟盜竊扯一塊了?作令的人解釋說:“如今那些貪官弄出許多苛捐雜稅,專門搜刮民財,敲骨吸髓,民間諺語把這種魚肉百姓的行為稱為‘開天窗’,就像揭開人的天靈蓋兒似的,這叫做‘大盜不盜’,挺高明的要算他們啦!”言之有理,大家哄然一笑,認可了這條。輪到第四個人,他說“三櫓船”可對“四人轎”,大家正默想其中深層的含義,作令的人卻缺乏耐心,幹脆解釋說:“三櫓船用來載運江洋大盜,這就不用說了,那四人抬的轎中坐著的老爺難道隻會小偷小摸?他們更能大搜大刮。”大家回過神,又哄堂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