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當代中國建築藝術(2)(1 / 2)

雨花台紀念館雖然是全對稱的構圖,但仍有明顯新意,采用了簡化了的古典建築重簷廡殿屋頂,米色的外牆,隻綴以少量純白,性格莊重、沉靜,紀念性十分突出。

北京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中國的首都,現在仍保留有大量優秀的古建築,形成豐富的城市景觀,透出濃鬱的古都氣息。所以,在作為北京的大門甚至中國的大門的西客站,更多借鑒傳統建築形象,給到達這一古都的中外旅客一個強烈的第一印象,是有充分理由的。西客站坐南向北,以北立麵為正麵,常處於逆光之中,為減輕大片逆光麵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的朦朧而沉重的印象,立麵處理更強調天際輪廓線的高低錯落,在正中開了一個大空洞,顯得比較通透,又寓意為“大門”,構思是成功的。

新鄉土主義另辟蹊徑,不是向以宮殿廟宇的傳統主流而轉向地方民間建築采擷精英,其較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具有濃厚的閩北民居風味的福建武夷山莊賓館、具有皖南民居特色的黃山雲穀山莊賓館、呈現河西土堡式民居風貌的甘肅敦煌航站樓等。

它們同樣也不缺乏時代氣息,在單體,都對傳統手法了大膽的改造;在群體,更是靈活之至,為小小民居所未曾有。例如敦煌航站樓,由一個方形旅客廳、一座圓形綜合樓聯以塔台組成。方廳借鑒河西以高外牆封閉,隔絕嚴酷氣候稱為“莊窠”的土堡式民居,也圍以高牆,牆麵全刷土色,以許多不規則排列的淺龕暗喻莫高窟,性格凝重厚實。方廳內有天井,植花通水。圓樓白色,呈螺旋上升動勢,與高聳的圓形塔台相接,引起升空的聯想。“天圓地方”,也切合航站樓的主題。

新民族主義是指20世紀80年代在少數民族地區興起的帶有當地民族特色的創作,代表作如烏魯木齊新疆迎賓館、新疆人民大會堂、西藏拉薩飯店和雲南西雙版納體育館方案等。

新疆迎賓館的維吾爾族建築風格十分鮮明,也很細膩,又十分現代化。室外那一對喇叭形的冷卻水塔高高聳立,內輪廓組合成尖拱,表麵嵌砌來自維吾爾石膏花飾意匠的花格,造型秀雅而富特色,標誌性很強。根據地區氣候較冷,綠化期短的情況,在二層設置了室內花園。新疆人民大會堂的轉角塔柱是體現性格的點睛之筆,那是禮拜寺叫經塔的簡化變形,內部是管道井。

拉薩飯店也是很好的作品,抓住西藏傳統建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重視簡單團塊體量的組合,意在傳神。庭園小品和室內裝修與傳統有更多形似,濃烈而鮮麗。

西雙版納體育館在體育館和傣傳統竹樓之間找到了結合點,無疑是形象很美的作品,功能也很合理。看台外側的“幹闌”樓麵是開敞的休息平台,凹曲的大屋頂與竹樓屋頂聲氣相通,明顯具有傣鄉風情。傣族傳統建築風格傾向於開朗、輕靈、秀麗,體育館敏感地抓住了這一點。

本土現代主義是采用得更加普遍的方法。如果說,古風主義、新古典主義、新鄉土主義和新民族主義的創作多少都帶有些特殊的性質,使它們與傳統的聯係更富有內在的有機性,那麼,在更多情況下,建築卻不一定和傳統有那麼明顯的直接的關係。雖然如此,這類建築的優秀作品仍然是從中國大地上生長出來的,建築師仍然沒有忘記使它們在多元創造中賦予作品以鮮明的時代感與中國氣派。之所以冠以“本土”二字,是因為它們與西方正統現代主義有所不同,是中國式的現代。

這樣的優秀作品也不少,如具有強烈時代活力同時又隱含有中國式的審美觀的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深圳體育館和上海華東電業管理大樓;重視整體環境藝術氛圍的創造,取得突出成就的南京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第一次成功創造了中國園林式中庭的廣州白天鵝飯店;結合具體需要、部分模仿西方古典主義的上海龍柏飯店;以傳統的神韻為重,部分采用傳統構件為“符號”的杭州文化中心等。

國際展覽中心的意義在於,在不一定直接借鑒傳統的創作中如何走出中國人自己的路子。在這個作品中似乎看不到任何“傳統”,甚至連“符號”也沒有,顯示出一定的國際式的傾向,但它的內在的富於理性節奏的造型邏輯還是中國式的。國際展覽中心還成功運用了西方後現代主義鋼筋混凝土淩空構件作為裝飾的手法,在單元體之間的上空橫連折板。鋼筋混凝土的拱廊也是後現代式的,與折板上下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