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絢麗多姿的中國民居(1 / 2)

中華大地五千年的燦爛史,造就了豐厚的文化底蘊。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曆史文化進程中積累了豐富多彩的民居建築的經驗,在漫長的農業社會中,生產力的水平比較落後,人們為了獲得比較理想的棲息環境,以樸素的生態觀,順應自然和以最簡便的手法創造了宜人的居住環境。中國民居的結合自然、結合氣候、因地製宜、豐富的心理效應和超凡的審美意境。

中國各地的居住建築,又稱民居。居住建築是最基本的建築類型,出現最早,分布最廣,數量最多。民居中的特征,主要是指民居在曆史實踐中反映出本民族地區最具有本質的和代表性的東西,特別是要反映出與各族人民的生活生產方式、習俗、審美觀念密切相關的特征。民族的經驗,則主要指民居在當時社會條件下如何滿足生活生產需要和向自然環境鬥爭的經驗,譬如民居結合地形經驗、適應氣候的經驗、利用當地的材料的經驗以及適應環境的經驗等,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因地製宜、因材致用的經驗。

中國的民居是我國傳統建築中的一個重要類型,是我國古代建築中民間建築體係中的重要組成內容。中國疆域遼闊,曆史悠遠,各地自然和人文環境不盡相同,因而中國民居的多樣性在世界建築史也較為鮮見。我國傳統建築有兩大體係,官式的和民間的。官式的建築如宮殿、壇廟、陵寢、寺廟、宅第等,民間建築如民居、園林、祠堂、會館等。民居,作為傳統建築內容之一,因它分布廣,數量又多,並且與各民族人民的生活生產密切相關,故它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和濃厚的民族特色。從民族的曆史實踐中,總結出它的優秀特征和經驗,在今天的建築創作中也有加以借鑒和運用。

民居分布在全國各地,由於民族的曆史傳統、生活習俗、人文條件、審美觀念的不同,也由於各地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不同,因而,民居的平麵布局、結構方法、造型和細部特征也就不同,呈現出淳樸自然、而又有著各自的特色。由於中國各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情況不同,各地民居也顯現出多樣化的麵貌。

在民居中,各族人民常把自己的心願、信仰和審美觀念,把自己所最希望、最喜愛的東西,用現實的或象征的手法,反映到民居的裝飾、花紋、色彩和樣式等結構中去。如漢族的鶴、鹿、蝙蝠、喜鵲、梅、竹、百合、靈芝、萬字紋、回紋等,雲南白族的蓮花、傣族的大象、孔雀、檳榔樹圖案等。這樣,就到、導致各地區各民族的民居呈現出豐富多彩和百花爭豔的民族特色。

民居建築沒有像官方建築都有一套程序化的規章製度和做法,它可以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自己的經濟水平和建築材料特點,因地因材來建造房子。它可以自由發揮勞動人民的最大智慧,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建築的內在規律來進行建造。因此,在民居中可以充分反映出,功能是實際的、合理的,設計是靈活的,材料構造是經濟的,外觀形式是樸實的等建築中最具有本質的東西。特別是廣大的民居建造者和使用者是同一的,自己設計、自己建造、自己使用,因而民居的實踐更富有人民性、經濟性和現實性,也最能反映本民族的特征和本地的地方特色。

由此可見,民居的特征主要是來自於民族的生活習俗、生產方式、宗教信仰、心理愛好和審美觀念,而民居的經驗則來自地方的自然環境和氣候的地理條件。這兩者是不可分割的,是密切聯係的,它們共同組成了民居的民族文化特征和地方特色。

中國的民居種類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北京的四合院、蒙古族的蒙古包、陝西、河南的窯洞、福建的土樓等等。其中,清雅樸素的皖南民居、高牆深宅的晉中大院、親切寧靜的北京四合院、粉牆照影的浙江民居、獨一無二的閩西土樓、雄渾壯美的西藏碉房、中西合壁的開平碉樓等都是民居中永恒的經典。

此外,中國還有保存較完好的古城,這些古城內均有大量的古代民居。其中,山西平遙古城和雲南麗江古城均在199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