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驚歎世界的敦煌學(1 / 1)

敦煌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主通道。季羨林先生指出:“世界上曆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係,影響深遠的文化體係隻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而這四個文化體係彙流的地方隻有一個,這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

中國古代文化的價值由於敦煌文獻的發現而更進一步凸現出來,敦煌文獻映射的博大精深的中國古代文明再次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巨大影響。敦煌藏經洞出土文獻,幾乎涉及了中國古代曆史文化的各方麵,稱得上是百科全書式的文獻。

敦煌文獻中所存早期禪宗文獻,古佚經疏、疑偽經典、淨土教及三階教文獻,是世所罕見的佛教典籍,不僅為佛教研究增添了新的內容,而且為佛教經典和佛教史的研究打開了新的門徑。敦煌文獻中摩尼教、景教文獻的發現,為我們了解古代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曆史證據。敦煌文獻中的曆史、地理著作、公私文書等,是我們研究中古社會的第一手資料。

敦煌文獻中保存的官私文書,也使敦煌地區晚唐、五代、宋初悄然湮沒了近二百年的曆史,再度為世人所知;同時,這些官私文書,都是當時人記當時之事,未加任何雕琢,完全保存原貌,使人們對中古社會的細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研究中古曆史至關重要。敦煌文獻中保存的大量古典文學資料更是引人注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變文作為一種新的文學體裁,過去竟不為世人所知,幸賴敦煌變文的發現,才使這一問題水落石出,從而解決了中國文學史上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敦煌文獻中的經、史、子、集四部書中,有不少是宋代以後佚失無存的孤本,這些佚書重見天日,對中國曆史文化研究的意義自不待言。敦煌文獻中的科技史料,則是中國科技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不僅使我們體會到古代中國科學技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且敦煌文獻本身就是一部完整的紙譜,標誌著中國造紙術的發展曆程。

敦煌文獻還保存了一些音樂、舞蹈資料,如琴譜、樂譜、曲譜、舞譜等,它不僅使我們有可能恢複唐代音樂與舞蹈的本來麵目,而且將進一步推動中國音樂史、舞蹈史的研究。敦煌文獻始於十六國,終於五代宋初,曆時近七個世紀,因此,敦煌寫本也是研究中國書法的活資料。敦煌文獻中除大量漢文外,還有相當數量的非漢文文獻,如古藏文、回鶻文、於闐文、粟特文、龜茲文、梵文、突厥文等,這些多民族語言文獻的發現,對研究古代西域中亞曆史和中西文化交流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敦煌文獻的豐富內涵和珍貴價值,不僅受到中國學者的極大重視,而且吸引了世界許多國家的眾多學者競相致力於對它的研究,遂在20世紀形成了一門國際顯學——敦煌學,在今後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內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