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黃昏,王動獨自一人,來到郊外的海灘,蹬上那塊屹立在海邊的礁石之上,一任浪濤席卷。
歲月在礁石上烙印下了時間的滄桑,但滄桑卻更添礁石的內涵,中流砥柱,“雖千萬,吾往已”之大氣概,這是一種大勢,更是一種底蘊。
這片大海、這塊礁石、這處海灘它們共同構築成了王動心靈的港灣,王動一如往常,站在礁石之上,馬步半蹲,一掌揮出,浪濤拍擊,隨後又是一掌。
王動的呼吸,出拳的時機,無一不以席卷岸邊的沙灘、拍擊屹立礁石的浪濤相合,連綿、厚重、博大。
這是王動特有的思考方式,在一片波濤之中,體悟海之淵沉,從而心思空明,進入無想之想的狀態之中。
如果浪濤是大海的呼吸,那麼王動顯然已經和大海的呼吸脈動合一了,達到了不分彼此的地步。
這是一種習慣,一種本能,它是王動經年累月養成的生活習性,在這種狀態下,王動忘記了一切的煩惱、苦悶,心中唯有理想、唯有夢想、唯有幻想。
這種本能大概也是王動心靈的一種防禦機製吧,在這種本能之下王動能夠迅速忘記一切的煩惱、一切的不愉快,從而讓自己陷入幻想的天空之中,各種奇思妙想紛至迭來。
沒有實現的理想稱為夢想,脫離實際的夢想稱為幻想,但又有多少個改變時代的想法是立足現實的呢?
王動是一個生活在幻想中的人,這是別人給王動的評價。
王動卻說:“難道夢想就非要緊緊跟隨現實嗎?如果夢想非要緊緊跟隨現實不可,那麼這樣的‘夢想’還能稱為夢想嗎。”
王動一直在思考著一個問題,“現實引導現實,虛擬引導現實?”
現實,我們一直生活在現實之中,然而現實卻非完美無瑕,它充滿了各種瑕疵,它已然讓我們心靈疲倦不堪。
我們需要解脫,需要超脫,我們想要改變,但現實太現實,無論我們如何掙紮,它都向一張無形的大網將我們困縛得越來越緊,因此我們尋找著精神的寄托,心靈的港灣。
小說讓我們遐想無限,動漫讓我們暢想美好,遊戲讓我們沉迷虛擬。
虛擬能夠引導現實嗎?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被現實改變的人,一種改變世界的人。
被現實改變的人:生活強~暴了我,我卻做不到強~暴生活,既然如此那便樂在其中吧。
改變現實的人:用我雙手創造生活,用我思想改變未來,凡我走過之路必然繁花似錦、錦繡如簇,入我耳者必然歡聲笑語。
王動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改變現實的人,這也是王動被別人評價為“生活在幻想中的人”的原因。
心隨大海脈動,王動於無想之想中,思考一些哲學性十足的問題,這時他精神達到了高度集中,思緒異常活躍。
關係網,這是人們為了自身利益編織而成的人脈網絡,它就像一張無形的蛛網一樣,掣肘著網內網外之人的一切行動,網中之人想打破這層蛛網得見更加廣闊的天空,而網外的人則千方百計的想要將網織得更密更厚,但他們卻不知道一層更大更密更厚的網已經將他們網了起去。
進取,有用嗎?無用,故而墮落。
富人(既得利益者)說:“為何社會越來越亂了,那些犯罪的人到達是怎麼想的,為什麼他們不能愉快的生活了,非要出來鬧事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