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非物質文化遺產立法保護滯後,理論研究滯後,科學宣傳與闡釋滯後,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從過去一概視為封建迷信走向今日的一概視為奇珍異寶,社會上存在普遍不能辨析此一遺產精華與糟粕共存的某些遺產對象。另一方麵,對國外在我國進行的“合法的”文化資源掠奪,普遍缺乏警覺,也缺失必要的保護手段、措施、法規、法律。狂歡化理論、民間立場理論,某種意義上也為“惡搞”提供了思想辯護。
4.傳統的優秀的童謠推廣與創新不夠。對童謠現象的必然性缺乏認識,基本上不提供係統的有益的童謠作品,忽視少年兒童的特殊的文化需求。
5.對反動、色情文化管理出現死角和盲區,“掃黃打非”有時忽略反動時政歌謠和色情段子在網絡上的傳播(色情網站、非法反動出版物通常有一定的打擊威懾),它們往往又混跡於幽默、玩笑、娛樂、遊戲、無大礙、無大害的大量逗樂性文化信息之中,在夾縫中得以生存,並且這種生存空間要大於任何曆史時代。
針對以上情狀,就民間文化領域和角度而言,建議采取以下相應措施,以遏製其蔓延:
1.加強網站和短信信息管理。實行從業資格製度,實行網站文字審批、簽發製。嚴把政治關與道德公德關。
2.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立法工作,盡快出台相關法律,盡快出台民間文學藝術著作權法或保護條例。加強對與境外聯合調查中國民間文化的監管與審批製度,提高對出境文化資料的保護廣度和力度,對民間文化音像、文字、民俗器物加大出境限製。
3.廣泛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加強對其科學研究,正確確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對象、範圍,堅決杜絕與防止用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名來行藏汙納垢之實。
4.用國家的力量,係統編纂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傳統兒歌童謠)的經典讀本和優秀作品集,形成從幼兒教材(兒歌、神話、童話、寓言、笑話、玩具等)到小學、中學、大學的係統的係列的教
材或輔導讀物、課外讀物,使之成為人生知識必備的內容,以培養民族情感、民族審美、民族精神。
5.定期不定期的采集時政歌謠,體察民意,改進工作,並堅決打擊與遏製別有用心的、反動的、惡毒的、攻擊性的時政歌謠傳播與流布,不能聽之任之。
6.加強正麵宣傳,加強對不良文化的批評與分析、研究,及時引導大眾輿論,用專家的權威的科學的專業的聲音引導輿情、引導時尚、引導流行。
7.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發掘農村優秀的民間文化資源,推廣民間文藝之鄉發展鄉土文化的成功典型,活躍農村文化生活。農村文化活動與建設要有人專管,有人常做。旅遊部門要介入、支持、幫助邊遠地區的農村文化,將其與旅遊經濟結合起來,為其注入市場活力。
8.廣泛開展公民道德教育和傳統優秀道德教育。
2007年1月
37.山海關宣言
巍巍長城,文化豐碑。2006年12月27日,我們來自全國各地參加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的全國民間文藝之鄉工作經驗交流會暨專業委員會工作會議的全體代表,聚集在長城腳下、山海關前,交流各地傳承、保護和發展優秀民間文化的經驗,出席中國民協命名秦皇島市山海關區為長城文化之鄉、孟薑女文化之鄉的授牌儀式。我們鄭重宣言:由人民群眾千百萬年來創造和傳承的民間的口頭的非物質的文化遺產與長城這一世界文化遺產交相輝映,為優秀民間文化的保護與弘揚開辟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天地。保護和發展優秀民間文化是我們不可推卸的曆史職責。
民間文化是鄉土的文化,是活態的文化,它展示著地域的民族的大眾的文化風采,它承載著人民的不朽的曆史記憶。在偉大祖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的遼闊土地上,民族、曆史、地理、區域、生活、生產、生態、環境、傳統、習俗的任何一點差異都會使民間文化迥然相別,這使我們的民間文化生生不息、五彩繽紛、爭奇鬥豔。民間文化是祖國文化寶庫中多彩的寶石,民間文化是人類無限創造力的結晶,民間文化是人類文化多樣化的生動圖景。我們的民間文化之鄉像珍珠一樣遍布全國,它是千百年來的傳統的產物,是代代相傳代代創造的文化精華。孟薑女與長城的傳說流傳了2000多年,梁祝故事婦孺皆知,剪紙技藝是母親的藝術,木版年畫流行大江南北,盤古神話口傳至今,鏗鏘鑼鼓有國威民威之美,磁州民窯、太極武術、彝族民歌、西北花兒、內蒙歌舞、東南吳歌、塞外古堡、中原神話……這就是我們的民間文藝之鄉。它是中國文化的鄉土奇葩。獨樹一幟的民間文藝之鄉,裝點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使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美名傳揚。我們有責任把這樣的文化傳統繼承、弘揚和光大起來。我們希望擁有獨特地方民間文化的地區,行動起來,珍愛祖先的創造,保護文化資源,科學利用文化優勢,打造文化品牌,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