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在紀念武則天入葬乾陵1300周年學術座談會上的講話(1 / 1)

郭憲曾

各位專家、學者,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在這裏相聚,以座談討論會的形式,紀念武則天入葬乾陵1300周年。7月2日,這個日子是有關專家學者考證出來的,很有意義,由此展開對武則天生平、事跡、功過以及乾陵的保護和未來發展的討論,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題目。所以,請允許我代表省文物局對討論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大家的光臨表示由衷的感謝!

武則天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應當也是影響最大的曆史人物之一。她的人生閱曆曲折複雜,政治生涯更具傳奇色彩。據史料記載,她曾兩次踏進皇宮,當了28年皇後、6年皇太後、15年女皇,在政治舞台上活躍了40餘年,對唐代的政治、文化產生了很大影響。如果把武則天放在世界史範圍內加以考察,把武則天與新羅的三位女皇、日本的九位女皇、英國的伊麗莎白一世、俄國的葉卡捷林娜二世等人進行對比,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武則天是很傑出的。由於武則天曾在曆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因此古往今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由於武則天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同時也散發出無窮無盡的魅力,所以在曆史上曾有許多學者對武則天進行過評價。有人說她荒淫殘暴,無所作為;有人說她用人納諫,明察善斷。盡管評價的標準不同,結論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但無論是貶低她的人還是讚美她的人,都認為她是非常重要的曆史人物。建國以來,武則天越來越受到海內外學者的重視。據中國唐史學會報道:在最近的20年間,學術界先後在乾陵、廣元、洛陽、太原等地召開了九次全國性或國際性的武則天學術研討會。

這在曆史人物研究的領域中是罕見的,說明武則天在人們心目中處於很高的地位。目前,人們對武則天的認識仍存在著一些分歧,這都沒有關係,也更說明對武則天進行深入探討還是很有必要的。在座的各位朋友都是研究武則天的專家和文化名人,希望大家在今天的討論會上就武則天的生平事跡、曆史作用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今年7月2日,是武則天入葬乾陵1300周年的日子,作為管理文化遺產部門的負責人,我認為這個日子是值得紀念的。因為武則天入葬乾陵,是乾陵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國陵墓史上的一件大事。因為眾所周知:乾陵本來是武則天為唐高宗修建的陵墓,有許多精美的大型石刻。如果乾陵裏僅僅埋葬的是唐高宗,也許它隻是一座普通的唐帝陵而已。但是,由於武則天的入葬,極大地豐富了乾陵的內容,改變了乾陵的格局,使乾陵成為中國唯一的帝王合葬墓,加上史書上關於關中帝陵保護情況的種種記載,從而大大提升了乾陵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在唐代,乾陵鬆柏掩映,雄偉莊嚴,“宮闕台閣,既峻且麗”,猶如一座環境優美的城池。經過一千多年的風雨滄桑,乾陵雖失去了唐時的風采,但透過數以千計的文化遺存,我們依然可以想見它在昔日的榮光。乾陵在“關中十八陵”中並不是規模最大的陵墓,但它卻被譽為“關中唐陵之冠”。為什麼如此?因為乾陵氣勢宏偉,有豐富的地麵遺存,有保存完好的地下宮殿,還有許許多多尚未解開的謎。改革開放以來,乾陵博物館在文物保護和旅遊開發方麵做了大量工作。現在,乾陵已經成為我省西線旅遊的熱點。麵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情況,乾陵文物保護及合理利用任重而道遠。希望各位專家在探討武則天的同時,也探討一下乾陵,為乾陵的發展和文物保護事業出謀劃策。

總之,這個議題是非常有意義的,可以小題小做,也可以小題大做。當今社會與武則天時代,武則天與唐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武則天對唐代文化的影響,乾陵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包括唐代女性地位的研究等等,可以從多個角度和層麵研究。我想,隻要我們用心去探索,去研究,就一定會有新的收獲。祝大家心情愉快!祝討論會圓滿成功!

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郭憲曾

2006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