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著力精品大戲生產促進和諧社會建設(1 / 3)

羅安梅鄒灝

近十多年來,荊門市按照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依據本地特色文化資源,在大力加強基層文化建設和群眾性文藝活動的同時,精心組織舞台藝術精品生產,相繼推出了10多台大戲,其中《高玉蓮》、《翁與媳》、《桃林深處》、《九·二六壯歌》、《荷花洲頭》、《鬧龍舟》、《十二月等郎》等9台是反映現代農村生活的,深受觀眾的歡迎,尤其是被稱為“長湖三部曲”的《荷花洲頭》、《鬧龍舟》、《十二月等郎》最受歡迎。這些劇目大都演出超過百場,並多次榮獲各種獎項。其中,現代花鼓戲《荷花洲頭》,應邀晉京參加國慶45周年獻禮演出,榮獲文化部第四屆“文華新劇目獎”;《鬧龍舟》應邀晉京參加慶祝建國五十周年優秀劇目獻禮演出,榮獲文化部第九屆“文華新劇目獎”、中宣部2001年度“五個一工程獎”,2002年代表湖北省參加第六屆中國藝術節獲優秀劇目獎;現代湖北花鼓戲《十二月等郎》2005年立於舞台之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她以反映農村現實生活的獨特視角和全新的藝術形式,征服了專家,征服了觀眾,入選2005—2006年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資助劇目,榮獲全國地方戲優秀劇目展演金獎第一名,將於2007年11月參加第八屆中國藝術節演出。

荊門市為何能在10多年中陸續推出上十台大戲,而且社會反響如此之好呢·我們覺得,最主要的是他們在創作演出過程中,注重凸顯戲劇地方特色,準確把握時代精神,著力精心打造精品,致力於服務群眾文化生活,致力於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一、創作演出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精品大戲,必須按照精品戲劇基本要求反複打磨提高荊門著力創作生產的精品大戲,之所以能夠有力促進和諧社會建設,這是因為,這些精品大戲的打造,首先著力按照精品戲劇的基本要求精心打磨提高,使其具有以下五個特點:

其一,具有弘揚主旋律、謳歌時代精神、建設和諧文化的主題。無論是上世紀末推出的《高玉蓮》、《翁與媳》、《桃林深處》、《九·二六壯歌》、《荷花洲頭》,還是本世紀初出名的《鬧龍舟》、《十二月等郎》等戲劇,無不緊扣時代,緊貼基層群眾,緊貼民眾生活,充分體現了弘揚主旋律、謳歌時代精神、促進和諧社會建設這一主旨。

其二,具有反映現實生活,引導當今生活的親和力。這些精品大戲,濃縮了現實生活中的一個個小人物的故事,從一個個側麵反映身邊活生生的人、身邊活靈活現的事、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典型小人物。觀眾普遍認為,這樣的精品大戲,既有藝術品位和藝術檔次,又離自己很近。所以,老百姓很喜歡看,有不少群眾看了還想看,有的甚至連看四五次。

其三,具有深受觀眾喜愛的表演形式。荊門這些年推出的精品大戲,都是采用具有荊門地方特色的花鼓戲為表演形式。花鼓戲在荊門流傳時間很久,曲調優美,男女老少都能哼上幾句,非常受群眾喜愛和歡迎。這就為每台精品大戲開拓市場,深入城市社區居民和農村農民群眾人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四,具有較高的戲劇藝術水準。荊門推出的這些大戲,都是經過反複打磨的,在創作上達到較高質量。在演職人員方麵,他們在充分利用荊門現有戲劇編導、演員等專業人員的同時,還在全國誠請著名編劇、導演、作曲人員,通過共同努力將大戲打造成精品,從而使每台戲都有較高藝術水準,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不僅耐看,而且使廣大群眾在享受美的戲劇藝術大餐中,不知不覺地潛移默化地陶冶思想情操,自然而然地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其五,具有較大的受眾麵。荊門推出的這些精品大戲,大都演出100場以上,觀眾達十多萬人次。有的精品大戲在電視台反複播放,有的被製成光碟,發送到千家萬戶。對一些經典唱段,則通過電視、廣播等形式教唱,組織音樂輔導人員到單位、進社區、下農村教唱,還組織專題演唱大賽,使之廣為傳唱,深入人心。總之,采取多種方法、運用多種手段和形式擴大受眾麵,從而力求使每部精品大戲的受眾麵最大化、社會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