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和尚又說,佛說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又說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我是懂非懂地點點頭,一一記下了,心裏便有幾分的喜幾分的憂,自是不得說了。轉而又想,這隻不過是和尚的一麵之詞罷了,又何其值得去喜去憂,去自尋煩惱呢,還是順隨自然吧。
和尚看我有些遲疑,便又說道:“施主是否還有所不信?”
我不置可否地說:“有些還一時無法理解。”
和尚又說:“那是理解的。相術嘛,信則其有,施主還是隨緣吧。相術就是一種經驗積累,相由心生,由臉觀心,由心知未來。”
我問:“那麵相就是天生而然的嘍?”
和尚說:“相貌也不是生就的,又有後天的形成。是長期的心與行為的修煉在臉上的映像,這些相貌也在預示著一個人的未來命運。所以說,性格格外粗暴的人,總是一臉的凶相;許多品行不好的中老年婦女,往往一臉的刻薄相,這就是常說的薄命相、克夫相。”
和尚又說:“任何福報都是有其盡然的成因,就像財富來自施舍,美麗的容顏來自柔和善良的性格一樣。寬厚之人,多半一臉的福相;性情柔和的人,麵相是柔和美麗的。”
我好奇地問:“人的相貌特征大多與父母相似,這該咋解釋?”
和尚呷一口茶後,悠悠地說:“相貌特征既受之父母,稟受先生,又形之後世。人的前半生是活在前世的影響之下,下半生更多地活在前半生的影響之下。所以說,人到中年之後,觀之臉相,可知其未來。有慈悲之心的人,其臉相讓人賞心悅目。有愛心之人,他從內而外散發出一種過人的光華,讓人越看越順眼,越來越喜歡與他接觸;而過於自私、狡猾、計較的人,是很不耐看的,甚至醜陋,即使僥幸生得姣好的容貌,也會在臉上逐漸顯現出一些不招人喜歡的地方,比如麵無和氣,僅是第一眼順眼,稍微接觸多了,就毫無吸引力了。”
“那觀其相,就能知其心了?”
“是的。施主要相信相貌是能逐漸改變的,尤其是美麗的相貌,是會由內而外散發出一種吸引力,讓見者不知不覺心生傾慕,這就是‘情人眼裏出西施’的道理。所以說,一個人若要相貌美,其先要心靈美。心甘情願吃虧的人,終究吃不了虧。愛占小便宜的人,終究占不了便宜,撿到一棵草,失去一片森林。心眼小的人,天地大不了。隻有惜緣才能續緣。心中無缺叫富,被人需要叫貴。笑看風雲淡,坐對雲起時。施主,老衲看施主麵善,最後送施主幾句話: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淨,不看就是自在,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阿彌陀佛。”
與和尚告辭後,我追上已經去前麵遊山的朋友。秋天的雲台山,景色美得讓人不舍離去。不知名的山野花遠遠近近地開了一大遍,紅的紫紅的黃的白的,各色都有。楓葉也紅得如血,銀杏葉子黃燦燦的誘人。雲台山中有二三十處景點,我們爬了雞公石、梳妝台、猿猴石,遊了門樓石、如意峰、舍身崖,登了觀音岩、象頭石。在晴雨台時,我們已經感覺肚子開始嘰裏咕嚕直叫了。這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荒山野嶺,見不到一戶農家,隻有那山上的幾間簡陋的寺廟,午飯肯定是趕不回去吃了,看來隻有返回寺廟去想點辦法了。我們商量著每人給寺廟捐點香油錢,與那個給我測過相麵的清瘦和尚一起在寺廟裏吃頓晌午齋飯。
我們按原路返回寺廟。中年和尚正在寺廟旁的一棟低矮瓦房的廚房裏淘米準備午飯。我走上前去,與他商量著能否在寺廟裏吃頓晌午齋飯,每人為寺廟捐點香油錢。和尚爽朗地答應了:“就是不捐香油錢,在寺廟裏也可吃頓齋飯的,隻是沒啥蔬菜,飯是管飽的。”
我甚是高興,走出廚房,把這好消息告訴了同伴們,他們也和我一樣的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