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耀森/湖南省益陽市委政研室科長
益陽市地處湘中偏北,背倚雪峰山,懷抱洞庭湖,轄安化縣、桃江縣、南縣、沅江市、赫山區、資陽區、大通湖區和國家級益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麵積1.2萬平方公裏,總人口478.7萬人。
益陽區位優越,交通便利。中心城區距省會長沙不足70公裏,離黃花機場僅1小時車程。石長鐵路和洛湛鐵路在此交彙;319國道和長常高速公路穿越市區,銀城大道對接長沙大河西“兩型”社會先導區,杭瑞高速、二廣高速穿過市境;資江流經全境注入洞庭湖,境內水係發達,千噸級船舶可通江達海。
益陽曆史悠久,人文薈萃。秦代初期設立縣治,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漢傳佛教策源地之一、著名的三國古戰場。久遠厚重的文明積澱,形成了梅山文化、南洞庭湖漁耕文化、宗教文化、書院文化、竹文化、黑茶文化等諸多地域特色文化,素有“詩歌之鄉”、“花鼓戲窩子”、“羽毛球之鄉”的美譽。唐代詩僧齊己,清末詩僧海印,明清重臣郭都賢、陶澍、胡林翼和書法家黃自元,現代文化名人周穀城、周揚、周立波,華僑領袖張國基、“國際正義人士”何鳳山都出生在這裏,還先後走出了唐九紅、龔智超、龔睿娜、黃穗等羽毛球世界冠軍。山的高峻、水的靈動、竹的品質造就的人文環境,培育了益陽人“崇文尚義、通達超越”的精神。
益陽山水相依,風景秀麗。安化茶馬古道古韻悠悠,令人神往;桃花江竹海、南洞庭濕地自然生態保護區聲名遠播,景色迷人;中心城區依山傍水,綠樹掩映,自然生態良好,長年空氣質量優良,人居環境優美。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4.4%,先後被評為”國家森林城市”、“最適宜人居城市”和“中國傑出綠色生態城市”。
益陽資源豐富,物產豐饒。這裏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黑茶之鄉、苧麻之鄉、蘆葦之鄉、竹子之鄉,是國家重要的糧食、棉花、油料、苧麻、生豬、水產等農產品生產基地。益陽還被譽為“小有色金屬之鄉”,已探明具有開采價值的礦產資源有50多種,銻、鎢、釩、石煤儲量均居湖南前三位。
益陽是湖南省“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建設示範區、長株潭“3+5”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益陽中心城區被納入長株潭都市區。近年來,中共益陽市委、人民市政府按照“堅持科學發展、奮力後發趕超、建設綠色益陽”的總體思路,大力實施工業強市、城鄉統籌、綠色發展、開放帶動等四大戰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強化基礎保障,突出改善民生,全市經濟社會呈現又好又快發展勢頭。“十一五”期間,全市生產總值實現年均增長13.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4.5%;規模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8.3%,增速居全省第一位。2011年,全市生產總值達883.63億元,財政收入60.03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3.2%、32.8%;人均GDP首次突破3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