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鍋山壽米(1 / 1)

壽陽縣城西南40公裏處有一座山,名叫“鍋山”,據清光緒年間版《壽陽縣誌》載:鍋山形如覆釜,因此又名戈山,山頂可十餘畝,四麵如削,相傳為唐李密避難處。今其上尚多瓦礫,一名牛頭山。相傳當年從天庭下來一頭牛,這牛本來是玉帝身邊的一個神仙,被派到壽陽查看當地的民情,可這牛隻顧貪戀人間的美食,忘了自己的正事,使得玉帝大怒,將其四個腳蹄劈開了,貶到壽陽幫助百姓幹活。可是被貶的牛不服氣,來到人間繼續享樂,不幫助百姓幹活,這事被當地的老壽星知道了,壽星老兒一怒之下又踢掉了牛的門牙,將其扣在鍋下,讓它每天在裏麵碾米,供養勞動人民。這牛隻能老老實實幹活,希望有一天能感動壽星老兒,替它在玉帝麵前說些好話,好讓它早日重回天庭,恢複自己的本來麵目。

壽星老兒看見這牛每天都在鍋山老老實實地幹活,幫助老百姓碾米,就想讓它一直呆在裏邊,這樣老百姓就可以省去好多碾米的時間。壽星老兒把自己的想法說給玉帝,玉帝覺得可以。這樣,牛就被永世關在鍋山幹活,不得出來,這大概也是後來牛每天隻是低頭勤勞幹活,從無怨言的緣由吧。

據鍋山附近剪子坡、鈸兒窪的村民講,他們每天晚上都能聽到鍋山裏麵轟隆轟隆的碾米聲,清代知縣馮駢駿有詩曰:“壽山重嶺接榆城,水勢潺潺繞百程,若使金牛來引鳳,陽晉川內福重生。”

另據傳說,由於牛每天都辛勞地為人們碾米,使當地家家戶戶每天早晨都有了小米稠飯吃,這也是壽陽地域飲食文化的特征之一。壽陽的小米以鍋山附近的纂木、西洛和平舒野狐嶺一帶的最為出名。當地人說這是壽星老兒給壽陽帶來的“壽米”,而且這“壽米”後來一直是為皇宮進貢的雜糧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