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過年 (一)(1 / 1)

彈劾人生

前言

人生如一味家常菜,出自不同之手,看似外表光鮮,入口細品卻各有各的滋味……

第一章

過年(一)

每到這個時候,十字街頭門庭若市的場景已經漸漸散去,偶爾隻有星星點點的路人穿梭其中,大部分店鋪,餐館也已關門停業。門兩側貼著鮮豔的大紅對子,胡同裏小門小戶的門臉也貼上吉祥的對子,福字,有的福字是正的貼的,有的是倒著貼的,象征福到。放眼望去一片紅海。這時的馬路格外靜,因為人人都在家中忙活古往今來在中國人眼中最重視的節日——春節。

胡同裏第一家就是老譚家,穿過一個走廊,一個四四方方大院,南北各一處磚瓦房,東西兩側搭的都是簡易木棚,西側擺放各種雜物,鐵鍬,鋤頭,耙子,斧頭,大小掃帚,還有兩輛鐵製手推車放在牆角處,大缸小缸能有七八個,東側木棚裏趴著一條大黑狗,院中間攤著一條巨型鯊魚,房頂也搭了個木棚,裏麵全是各種紙箱,塑料箱。咋看上去這個大院略有些淩亂。北側瓦房後麵還有個後院,比較空曠,養些雞、鴨、鵝一些牲畜。

北屋三間房,中間廚房,兩側臥室。瞧,那忙個不停乒鈴乓啷熟悉的聲音再次響起,兩把菜刀在他手中快速而有節奏的上下揮動,汗水早已侵濕了他的毛衣。爐子上燉的醬肉正咕咚咕咚冒著泡泡,飄香四溢,地上擺滿了大小的盆,裏麵裝著各種已經洗好處理好的食物,魚,雞,豬腸,豬肝,牛肚,青蝦,芹菜,生菜,黃瓜……操作台上也是各種大小碗盤裝著已經備好的材料,那是一個琳琅滿目,場麵壯觀。

這個獨自在廚房忙活的人叫何三,空有潘長江的皮囊,卻是個典型的老實巴交,所以生活給他的禮遇並不佳。

其它人呢?小孩們大概不是在外麵瘋鬧就是窩在家裏看電視,大人們掙錢的掙錢,打掃的打掃,織毛衣的織毛衣,反正各自忙活自己的事。北屋的大炕上,一個約摸年方二六,紮著兩個小辮子的女孩,正趴在炕上一邊吃父親剛剛炸好的幹果,一邊悠哉的看著電視。電視有十八寸,日式彩電的,是在她五六歲時用父親攢下的工資買的,那個年代能看上進口彩電也算很驕傲的事,聽說是女孩的舅舅拿著錢到百貨公司花了三千塊大價錢買回的,為此女孩的母親心疼了半個月。平時家裏是不會炸幹果吃的,隻有過年的時候才會吃到,而且都是在除夕那天下午三點左右吃到,具體為啥吃,答案——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