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1 / 2)

清明時節雨紛紛,一場雨後,長安大街上清新如畫,微風迎麵撲來,不覺讓人心曠神怡,王安撣了下長袍上的灰塵,邁出翰林院的門檻與眾同窗抱手道別,各自回家。

王安不疾不徐的走在半濕的街道上,不遠處夜市漸顯熱鬧,同窗多半有自己的馬車,有的直接坐馬車回了家,有的則去那繁華地,尋樂子去了。與王安同路的也有,但都三三五五,各自成群,並不與王安熱絡。王安自己倒也樂得清靜,也省得其中緣由,多半是因為自己在家並不為所重,地位尷尬,且平時又顯淡漠,久而久之便無人搭理了。

王安之父乃當朝首輔,不過已於前年退出朝堂,專心著書,想立論以傳天下。王安的同父異母的大兄則已經年過不惑,位居次輔高位,此次老首輔退位,也是有為其子讓道的打算。而王安則是幼子,母親是當年朝廷招安的起義軍紅巾黨首領的女兒,當時首輔為安起義軍的心而納她為妾,後來起義軍主要人物皆被陸續清除,王安的母親也在他七歲時落落寡歡而香消玉殞。王安之所以還活著,還能在翰林院就讀學習,隻是朝廷顯示寬仁的需要而已。

王安熟讀史書對這些勾當早已洞徹,並不憤世嫉俗,如今自己還是一介書生,有多大的力量應該考慮多大的理想,隻望能活著,按自己的想法活著,對父兄無甚感情,倒也無報複的想法,隻是維係著禮節和身份罷了。而在目前和以後很長一段時間還要依靠這個身份活下去。

王安輕挑了下眉毛,長吸了一口氣,從對自己身世感慨中走了出來。前方是一輪落日,掛在長安街的盡頭。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漢王朝結束了諸侯割據,外邦侵擾的時代已近100年,國力蒸蒸日上。國教儒教信眾迅猛發展,大賢們紛紛著書立說。儒家的經典思想,儒家先賢提出的三座鍾理論已成主流。諸魔亂舞,群仙混戰消逝在曆史的長河中,已經無人能夠論證那段歲月是否存在,而或隻是傳說。

王安披著最後一絲落日的霞光回到了家——文正公府,府中老首輔,首輔夫人主持一切。大兄則已自己開府,官封武昌侯。王安自顧自的走到了府中屬於自己的小天地,一座掩在假山亭台後麵小屋。坐定後不久,便有仆人送來飯菜,因老首輔不喜與王安同桌用餐,所以每次晚飯都是差仆人送來。仆人們見機便送些殘羹冷炙,府裏眾人心知肚明,睜一隻眼閉一隻罷了,王安也不講究這些,也講究不來,招惹麻煩而已。用過晚飯,洗漱完畢,王安便燃燈夜讀起來,在書中能找到心的平靜,能找到前進的力量。讀史使人明智,王安多年對史書的通讀,已經使內心對這個世界的本質洞若觀火。除此之外,王安尤其愛讀誌怪類雜談,地理誌。對其中的神仙移山倒海,遊俠兒的行事全憑本心很是向住,這不隻是對現實世界的逃離,更多的卻是思考,這些存在過嗎?如果存在,該如何去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