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棺發財,諧音升官發財,說白了就是盜墓,也有人稱之為倒鬥,和考古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同為挖掘先人祖墳,前者是為了牟取一己私利,對老祖宗留給後人的文化遺產進行掃蕩式的破壞,後者是為了增進後人對於曆史的認識,進行保護、修複和維護。
棺,棺材也,亦做壽棺,棺槨,老房,四塊半,壽方等等說法,總之是成殮死屍的空匣子,通常隻在葬禮中才使用。棺材因為製造材料不同,檔次也就天壤之別,泱泱五千年中華文明,從不缺乏有錢有地位貪戀之人,所以他們的棺材也是花樣雜陳。
比如木棺、銅棺、石棺、水晶棺,金絲棺,冰棺等,其中以木棺最常見,也最為便宜,以窮苦大眾使用者居多。
棺材的名號也是極其繁多,諸如百鶴獻壽、龍鳳爭鳴、百鳳朝陽、百福萬年紅、九龍浮棺、九龍吐絲,七星罩月等等,多不勝舉。
棺材作為一種厚重的曆史文化,早已載入史冊,是人終將百年歸,所以誰也離不開這個東西,論起棺槨的取材質地,當屬廣西柳州,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吃在廣州,玩在杭州,最後死在柳州。
活人談論棺材實則大忌諱,然而,有一種人卻對棺材情有獨鍾,他們便是混跡於大江南北,水裏土裏,市井街頭的盜墓人。都說幹一行愛一行,愛一行鑽一行,所以在他們的勤苦鑽研下,棺材便被有了更進一步的細化。
從結構力學上,他們把棺材分為頂蓋,底板,邦,檔板。
從美學上又把棺材肢解為天蓋,玄黃,龍頭,鳳尾,七星板,相信很多人都見過沒聽過。
隨著天蓋的徐徐打開,誰也不知道接下來等待你的將是什麼,價值連城的金玉珠寶嗎?還是幽香陣陣的千年女屍?再或者是力拔山兮的僵屍?
升棺有風險!發財更不易!
古人崇信以生者飾死者,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百年仙逝,風光厚葬是免不了的,把生前的喜愛之物、珍貴之物、歡愉之物一同陪葬,使得數之不盡的稀世之物相伴地下千百年,他們生前享盡人世間繁華,死後亦希望在陰間繼續享受著陽間的同等待遇。
盜墓的曆史久遠而漫長,盜墓的大軍也曾輝煌一時過,上自王侯將領,下至普通百姓,他們無視法律和道德約束,大肆的挖掘古人墓穴中的寶貴之物為己用。
期間便湧現出一大批能人異士,古有最毒的盜墓者——伍子胥;最牛逼的盜墓者——項羽;最猥瑣的盜墓者——劉去;最專業的盜墓者——曹操。甚至曹操還成立了專門的盜墓公司,自封辦公室主任。
當然,民間也有盜者能者,諸如陽世小判官、地鬼、鬼手、鑽山鼠等實力派盜帝,至於他們的名字,很難有人再記起。
盜墓也如其他行當一樣分門別派,從古至今流傳著四大門派,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和卸嶺力士,他們獨有屬於自己的規矩,但手段卻是大相徑庭,其目的也隻有一個,升棺發財。
盜墓手法層出不窮,怪異多變,可細分為分金定穴、二十四山分金定穴,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紫微星鬥數,望氣尋龍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盜墓也離不開得心應手的工具,諸如早期的鑿、鍬、鏟、斧、鎬等民用工具。後期隨著盜墓事業的大力發展,到巔峰時期,已經改進升級了一大批先進的工具,如螺紋三截棍,洛陽鏟,旋風鏟,黑折子,金鉤,飛爪,金剛傘……
盜墓雖然是一本萬利,但往往是風險與既得並存,大型墓穴中防盜措施極其複雜,像墓道塞石、鐵索吊石、連環翻板、毒弩、巨石、流沙、塞門刀車、水銀池、伏火、屍變,還有令人心驚膽戰的咒術、巫術、蟲書、魂術等等,可謂是五花八門,倘若八字不硬,一個不慎不死也得掉層皮。
我與發丘一門有緣,也是拜崔家先輩崔化成所賜,幸得發丘印,熟讀望氣尋龍訣,當然,更為直接的原因,還的從哪位豬一樣搭檔說起。
話說,行有行規,門有門規,但我和大嘴偏偏就不吃這一套,憑性子行事,仗感情用事,生生死死無數回,不敢說閻王殿住過,起碼呆的時間比別人要長很多。
接下來,我將把自己這些年的親身經曆之事,慢慢道來,與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