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數年來的武技修行,小七對這個世界的武學有了比較深入的理解。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該世界的武學風格,那便是——寫實,非常之寫實。
這裏沒有所謂的內力、劍氣、刀罡之流,更沒有什麼“一劍開山”、“隔空取物”、“飛天遁地”這類聳人聽聞的武功絕學,至少到目前為止,小七還聞所未聞。人與人之間的爭殺,拚得還是“速、力、敏、源”這四大基礎。
速,是指速度,包括出擊的速度,避閃的速度,跳躍的速度,奔跑的速度等等;力,是指力道,這個很好理解;敏,是指反應與技巧,主要包括身體與思維的敏捷性,臨敵的洞察力以及各種搏殺技巧的純屬度等;源,是指體力,或者說是耐力。在千城大地上,幾乎所有習武之人,都會從這四方麵入手進行修習。
但也不能說,這個世界的武學就毫無特色,“蒼龍勁”和“玄武勁”就是其中的代表。
“蒼龍勁”主要的功效是提高修習之人的爆發力,或者說是把修習之人原有的潛力在短時間內激發出來,讓人的戰力驟然間提高一個檔次。打個比方說吧,某人平日裏一刀最多可以砍斷一尺粗的木樁,在使用“蒼龍勁”之後就或許便能砍斷一尺一,一尺二的木樁,而且在短時間內,刀刀都有這樣的力度,當然,時間的長短是因人而異的。
“玄武勁”主要的效用是增加耐力。比如說,某人身負一百斤的重物一般能做一百個深蹲,在催發此勁後便能做一百五十個、一百六十個甚至更多的深蹲,說白了,就是讓修習之人體力有了大幅提高。和“蒼龍勁”一樣,體力提高的幅度也是因人而異,不同的人產生的效果也不同。
想想看,要是一個男人同時擁有這兩項功法,那會是個什麼情形……其結果必然是——更大力,更堅挺,更快活……嘿嘿!
可這人世間,豈會有如此兩全其美的好事呢?任何人都隻能選擇其中的一種功法進行修習,二者不可並舉。如果有人硬是要修習兩種功法,其下場不是經脈盡斷而亡,就是氣血逆轉變成白癡。這是曆代的“勇敢者”經過無數次的嚐試得出的結論,相信隻要是智力健全的人,就不會再作這種做無謂的犧牲了。所以對於很多人來說,是要“更大力”,還是要“更堅挺”呢,確實是個極為艱難的抉擇!
這還沒什麼,好歹還有得選!操蛋的是,這兩種功法都有極大的副作用——脫力,或者說是虛脫。每當運功時間超過極限時,運功之人就會立馬虛脫、癱軟在地,半點力氣全無。就拿小七說吧,他修習的是“蒼龍勁”,以現在的水平來說,也就是能把“蒼龍勁”持續個五十息左右,也就是差不多兩分半鍾的時間。換句話說,小七在催動此功後與人拚殺,如果不能在五十息之內解決戰鬥,其下場必然是兵敗身亡、任人虐殺。
或許有聰明人會說,幹嘛非要超過功法的極限值呢,隻要把運功時間控製在是極限值的範圍內不就得了?話是說的沒錯,這是因為還沒說道這兩種功法最為操蛋的地方。實際上“蒼龍勁”最大的威力隻能持續極短的時間。還是說小七吧,當他催動“蒼龍勁”之後,能超水平發揮的時間最多不過是剛開始的十息,接下來“蒼龍勁”帶來的功效便開始慢慢的減弱,直到突然脫力為止。就算是在十息之內收功,之後再出手的勁道,也會相應的減弱不少,而且恢複起來很費功夫,通常至少需要幾個時辰的時間,才能恢複到原有的水準。如果把“蒼龍勁”用到極限的話,則至少需要一日的時間,才能恢複如初。說白了,如果催動“蒼龍勁”不能造成一擊必殺的結果,那麼接下來的爭殺必然是凶多吉少。所以,如果不是在特殊情況下,通常沒人會催動此種功法。但凡要是催動了“蒼龍勁”,就表明爭殺已經到了生死關頭,要進行最後一搏,拚個魚死網破了。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蒼龍勁”和“玄武勁”還是兩個絕對爛大街的功法,這兩本所謂的“武功秘笈”,在東陽城最便宜的隻賣五六十文錢一本。因此,除了極少數先天不足的人不能修習以外,幾乎所有的習武之人都會使用其中的一種。
大家都會的東西,其價值就不言而喻了!也正因如此,但凡是想在武技上有所突破的人,都會老老實實的從四大根基著手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