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錢、女人——我一生隻要它們,我一定要得到它們。
和珅站在運河的岸邊,像是什麼都沒看,又像是什麼都看到了。他的眸子就如這正月裏晴朗的天空,澄明而又深邃。初升的太陽映著他白皙的臉,照著他亭亭挺拔的身姿。
這是乾隆二十七年,弘曆奉皇太後第三次南巡江浙陸行至這裏,複又啟蹕運河,和帶家人劉全乘車從北京來到這黃河南岸的運河邊。
人生在世,應該享受生活——應該享受權力、金錢和女人,不然怎能叫活著!
此時和珅恰是十三歲的年紀。兩岸掛滿的紅綢,滿河迤邐的彩船,更有那扈從儀仗,妃嬪宮女,文武百官……這一切,讓和珅熱血沸騰,心緒難平。
一個半時辰,他站在那裏紋絲不動,陽光為他英俊的麵龐鍍上一層紅豔。
旁邊有一位老者也靜靜地站著,靜靜地望著和珅。一個半時辰過去了,待和珅猛一轉身昂然而去時,那老者也乘車離開了。 這老者是英廉的心腹管家。英廉是現任的直隸總督,原來曾做過內務府大臣、戶部侍郎、刑部尚書、正黃旗滿洲都統,協辦大學士,後來直做到東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而成為宰相。
英廉派自己的心腹家人觀察和珅已非一日。英廉膝下有一孫女,剛兩歲時父母雙雙去世。從此英廉既是她的祖父又成了她的爹媽,於是對她格外疼愛,視如掌上明珠。如今孫女已長大成人,做祖父的一定要為她尋一個如意郎君。況孫女端淑溫順,俊美秀麗,祖父必要為她尋一個品行中正,才貌雙全的人。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了和珅。
一天,他乘車回府,猛見道旁一戶人家的一隻惡狗正向一年輕人狂吠著撲去,那家主人不僅不喝止惡狗反而哈哈大笑道:“你是借錢的,並不是小偷呀,那狗怎麼楞咬你呢?”那年輕人道:“我若著華美的官服,穿金披銀,這條狗隻恐怕還要對我笑呢!”英廉心道:“這年輕人倒很機智敏捷。"待看到那年輕人的麵貌竟脫口而出:“天下竟有這樣的俊美男子!”隻見那年輕人二目朗朗,雙眉修長,臉蛋有如剝了殼的雞蛋在脂粉裏滾過,白裏透紅。最醒目的是那前額上有一小胎記,紅潤如帶雨的石榴花。英廉越看越愛,竟吩咐車夫跟著這年輕人,一直到家。
於是英廉便叫家人馮至留心這年輕人的一切舉動,自己也對這年輕人作詳細的調查。
這年輕人名叫和珅,生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姓鈕祜祿氏,是滿州八大姓之一。他原名善保,字致齋,滿正紅旗二甲喇人。住西直門內的驢肉胡同。其五世祖尼牙哈納巴圖魯,屢立戰功,為子孫掙得三等輕車都尉世職。父親常保襲世職後,由於常保堂叔啊哈頓色在跟隨康熙皇帝征準噶爾時英勇陣亡,追敘軍功,常保受贈一等雲騎尉。至乾隆時,兼任福建都統。如此,則和珅乃將門之後。
常保中正平和,為官清廉,在京極少,多征戰戍守在外,為國而很少顧家,因此家裏沒有什麼戶業。乾隆二十五年常保病逝於福建,和珅家境陷於窘迫。
和珅有弟和琳,小和珅三歲,生下不久親母病逝,繼母又乖戾異常。和珅兄弟如寒澤孤雁,披風淋雨,甚是淒苦。但二人向來和睦、相依為命,更有家人劉全多方奔走照應,兄弟二人雖若荒山竹筍,飽受風吹雨打,但卻更見茁壯成長,現在正在鹹安宮官學讀書。
馮至回到英廉府第,把在運河邊所見報於英廉,英廉暗暗高興。
且說和珅離開河岸,家人劉全等在遠處,見和珅走來,忙迎上說:“少爺,就去保定嗎?”和珅道:“不日就要開學,學費在城裏籌措已沒有門路,再不速去,耽誤上學怎生是好?”劉全忙扶和珅上車,長鞭一甩,急急地駛向保定。
鹹安宮官學本不要交學費,但其它生活費用怎能缺少?和珅所說“學費”實是衣服口糧。
保定的十五頃地是和珅祖父留下的官封地。地交給莊主賴五管理。常保長年在外,那賴五所交租銀甚少,常保也不逼問。常保死後,那十五頃地就如賴五自己的一般,交於和珅家的租銀就更少了。
見了和珅,賴五已知來意,卻也禮節周到,滿桌擺上酒菜,對和珅劉全問寒問暖。
和珅道:“莊主不要客氣,我今天來此,特為籌措銀兩,吾與弟和琳學費俱沒著落,家中十幾口人也都衣食無著。想家祖家父待莊主自來甚厚,莊主為這十五頃地也是費心勞瘁,甚是知恩報德,所以今天特來向莊主籌措銀兩,想莊主定會辦妥。”賴五道:“須多少?”和珅答:“一百兩。”賴五道:“少主人有所不知,這幾年非澇即旱,哪有收成?更況為乾隆爺南巡,家家納稅捐銀超過往日,這十五頃地的收入能剩多少?你若要十兩八兩,我就是摔鍋賣鐵也為你湊齊了,隻是這百兩銀子叫我上哪裏尋去?”和珅道:“莊主每年交於我家銀兩穀物隻是十之六七,今年僅交十之三四,我們並沒追究,現在我兄弟急用,你怎能推托?”不料那賴五霍地站起,“你家你家,你道我坑你瞞你不成?旱澇短收,佃戶們又狡賴,叫我怎能如數上交?你兄弟真要急用銀兩,何不把這地賣了,反向我籌措銀兩?”劉全哪能忍住,跳起來道:“你他娘的,狼心狗肺的東西,想當年你本是個窮軍漢,在先老爺鞍前馬後討得喜歡,才叫你做這個莊主,你今天怎做出這種欺天害理、薄情寡義的事來。”那賴五道:“你這狗奴才,狗仗人勢,說我害主欺天,拿出實據來!”說罷叫道:“送客!”便有二個人進來把桌子搬走了。
和珅見此,一紙告到保定。保定濰直隸省治所,和珅的狀子就是呈到直隸府。
不料直隸知府對和珅卻是一頓痛斥,說他索要銀兩,勒索莊客,若再擾鬧鄉裏,輕者棒打,重者拘捕。
劉全氣得七竅生煙,可見那和珅卻冷冷靜靜,不僅沒有一句托辭,竟連眉毛也沒皺一下。反而向那知府一稽首,轉身出去。劉全尾隨其後,聽了他的第一句話就心裏一震:“劉全,快回去,賣地——就讓那賴五經手。”
正月的北國冷風刺麵。馬車在空曠的原野中行駛,滾動的車輪在和珅的思緒中輾軋……
雄雞剛叫,和珅早提劍在院中騰躍,待東方欲曉,即與弟弟和琳相對而坐,讀書琅琅。夜幕降臨,三星移挪,兄弟二人挑燈苦讀,從不懈怠。和珅刻苦勤奮,又過目不忘,在私塾中從來不因老師的誇讚而有絲毫的驕傲。
十歲那年,乾隆二十四年,和珅與弟弟和琳一起被選入鹹安宮官學。這是對他兄弟二人幾年艱苦勤勉的最好報償。鹹安宮官學是京城最好的學校。進入學校的首要條件必須是八旗子弟長相俊秀者及內務府子弟,並在學業上嚴格選拔,最後選出八十名左右,寧缺勿濫。讀書諸生清晨入學,日暮散歸。如遇暑雨祁寒,教習、學生內有情願者,準其宿居學內。學校設管理大臣,協理事務大臣,另有滿漢總裁,總裁須是翰林,教師也多是翰林,極少數不是翰林的,又必是享有盛名的飽學之士通過考核後方可擔任。
和珅人生中的第一個誌向就是進入這所學校,到了這裏就如到了知識的海洋,和珅在這裏不知疲倦地遨遊著。學校不僅開經、史、子、集課,而且還開設滿、漢、蒙、藏等多種語言課,同時教授騎射、習用火器。
和珅天資聰穎,過目不忘。著實讓翰林驚歎,可是他們在讚揚和珅才能的同時,卻沒有給他應有的人格尊重。
一次,一張畫飄落在教習的翰林麵前:一隻螳螂脖子細瘦而腹部臃腫,但那麵部的眉眼讓人一看就知道是那位翰林。那位翰林暴跳如雷喝道:“誰畫的!”內務府總管的兒子道:“和珅畫的。”不由和珅分辯,十幾板子就打在和珅手上。和珅知道即使是那位翰林,也知道畫是內務府總管的兒子畫的,可是他仍然瘋狂地在和珅手上發泄著他的怒氣。和珅既不能和教習抗辭申辯——因為那會招來更凶猛的斥罵鞭打,更不敢指摘內務總管兒子的過錯。這樣的事,他遇到許多……
馬車繼續向前奔馳,過去的一幕幕隨著車輪,在旋轉、旋轉,輾碎了和珅最後的一點良心。
在舅舅家被冷落,在表兄家遭白眼,還有那父親的故舊竟放出狗來……他們見到自己就如見到瘟疫一樣,唯恐躲之不及。
權、錢、女人,我一生隻要這些,我一定要得到這些。和珅在內心裏反複咀嚼著這幾個字。這三者中最重要的是“權”,有了“權”就有了錢和女人,就有了一切。我要享受,要享受別人的羨慕、阿諛和屈從;我要享受亭台樓閣、車馬遊船、珍異珠寶、錦衣玉石;我要享受國色天香。而有了權,就有了這一切,而要有權,在這個社會,在天下是一人之天下、官府是一人之官府、衙門是一人之衙門的社會裏,隻要討得那“一人”的歡心就行了,我要位極人臣,絕不甘於一府一衙門。他是真命天子,天下的人沒有一個人敢違抗他。他說你無罪就無罪,即使罪大惡極,他說你有罪就有罪,即使你玉壺冰心。他說的話叫聖諭,他說的話就是金口玉言。既然榮辱係於君王一身,那麼就要想法接近他、討好他,但討好這個談何容易。“寶劍鋒從磨勵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從今以後,我更要勤勉,學得本領,留心皇上做的一切,留心天下大事,常言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我要學習一切,留心一切……
和珅的思緒在茫茫無垠的大地上回旋,在漠漠無盡的雲霄中激蕩……
一抬頭,已是驢肉胡同,門樓上的枯草在迎接他,油漆剝落的大門在迎接他……
鹹安宮官學裏不時出現英廉的身影。英廉詳細詢問學校所開的課程及學生學習情況,對每一個學生都極關心,從日常起居到個人習慣,從學生的天份稟賦到成績個性,每一方麵都備極細致。英廉是皇帝重用、朝野稱讚的清正大臣,翰林們見他公事忙碌之餘,抽時間不時來學校,對學校備極關心,都非常感佩。兩年後,他們才恍然大悟,驚異於英廉的眼光、英廉的耐心;十年後,學校所有的翰林們都被英廉獨具的眼光折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