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花木(1 / 2)

植物非一,固有萬卉之名;

穀種甚多,故有百穀之號。

如茨如梁,謂禾稼之蕃;

惟夭惟喬,謂草木之茂。

蓮乃花中君子,海棠花內神仙。

國色天香,乃牡丹之富貴;

冰肌玉骨,乃梅萼之清奇。

蘭為王者之香,菊同隱逸之士。

竹稱君子,鬆號大夫。

萱草可忘憂,屈軼能指佞。

筼簹,竹之別號;木樨,桂之別名。

明日黃花,過時之物;

歲寒鬆柏,有節之稱。

樗櫟乃無用之散材,

楩楠勝大用之良木。

玉版,筍之異號;蹲鴟,芋之別名。

瓜田李下,事避嫌疑;

秋菊春桃,時來遲早。

南枝先,北枝後,庚嶺之梅;

朔而生,望而落,堯階蓂莢。

苾芻背陰向陽,比僧人之有德;

木槿朝開暮落,比榮華之不長。

芒刺在背,言恐懼不安;

薰蕕異氣,猶賢否有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道旁苦李,為人所棄。

老人娶少婦,曰枯楊生稊;

國家進多賢,曰拔茅連茹。

蒲柳之姿,未秋先槁;

薑桂之性,愈老愈辛。

王者之兵,勢如破竹;

七雄之國,地若瓜分。

苻堅望陣,疑草木皆是晉兵;

索靖知亡,歎銅駝會在荊棘。

王祐知子必貴,手植三槐;

竇鈞五子齊榮,人稱五桂。

麑觸槐,不忍賊民之主;

越王嚐蓼,必欲複吳之仇。

修母畫獲以教子,誰不稱賢;

廉頗負荊以請罪,善能悔過。

彌子瑕常恃寵,將餘桃以啖君;

秦商鞅欲行令,使徙木以立信。

王戎賣李鑽核,不勝鄙吝;

成王剪桐封弟,因無戲言。

齊景公以二桃殺三士,

楊再思謂蓮花似六郎。

倒啖蔗,漸入佳境;蒸哀梨,大失本真。

煮豆燃萁,比兄殘弟;

砍竹遮筍,棄舊憐新。

元素致江陵之柑,吳剛伐月中之桂。

捐資濟貧,當效堯夫之助麥;

以物申敬,聊效野人之獻芹。

冒雨剪韭,郭林宗款友情殷;

踏雪尋梅,孟浩然自娛興雅。

商太戊能修德,祥桑自死;

寇萊公有深仁,枯竹複生。

王母蟠桃,三千年開花,

三千年結子,故人借以祝壽誕;

上古大椿,八千歲為春,

八千歲為秋,故人托以比嚴君。

去稂莠正以植嘉禾,

沃枝葉不如培根本。

世路之蓁蕪當剔,人心之茅塞須開。

“增”姚黃魏紫,牡丹顏色得人憐;

雪魄冰姿,茉莉芬芳隨我愛。

雪梅乍放,月明魂夢美人來;

玉蕊齊開,風動佩環仙子至。

尼父試彈琴,發泗水壇前之杏;

漁郎頻鼓仞,尋武陵源裏之桃。

九烈君原為異柳,支離叟必屬喬鬆。

丈夫進學駸駸,勿效黃楊厄閏;

男子為人卓卓,必如老檜參天。

龍芻茂時,周穆王備供馬料;

水萍聚處,樊千裏用作鴨茵。

靈運詩成,已入西堂之夢;

江淹賦就,更聞南浦之歌。

生成鉤弋之拳,西山嫩蕨;

剖出莊薑之齒,北苑佳瓠。

曾言水藻綠於藍,始信山菰紅似血。

元修蠶豆,自古稱佳;

諸葛蔓菁,迄今猶賴。

生薑盜母荽留子,盡付園丁;

蘆菔生兒芥有孫,頻充鼎味。

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