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為皇,五帝為帝。

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

天子天下之主,諸侯一國之君。

官天下,乃以位讓賢;

家天下,是以位傳子。

陛下,尊稱天子;

殿下,尊重宗藩。

皇帝即位曰龍飛,人臣覲君曰虎拜。

皇帝之言,謂之綸音;

皇後之命,乃稱懿旨。

椒房是皇後所居,楓宸乃人君所蒞。

天子尊崇,故稱元首;

臣鄰輔翼,故曰股肱。

龍之種,麟之角,俱譽宗藩;

君之儲,國之貳,皆稱太子。

帝子爰立青宮,帝印乃是玉璽。

宗室之派,演於天潢;

帝胄之譜,名為玉牒。

前星耀彩,共祝太子以千秋;

嵩嶽效靈,三呼天子以萬歲。

神器大寶,皆言帝位;

妃嬪媵嬙,總是宮娥。

薑後脫簪而待罪,世稱哲後;

馬後練服以鳴儉,共仰賢妃。

唐放勳德配昊天,遂動華封之三祝;

漢太子恩覃少海,乃興樂府之四歌。

“增”德奉三無,功安九有。

陳橋驛軍兵欲變,獨日重輪:

舂陵城聖哲誕生,一禾九穗。

祥鍾漢代,禁中臥柳生枝;

瑞靄宋廷,榻下靈芝生葉。

設鼓懸鍾,千古仰夏王之樂善;

釋旄結襪,萬年欽西伯之尊貴。

信天命攸歸,馳王驟帝;

知人心愛戴,冠道履仁。

帝堯用心,哀孺子又哀婦人:

武王伐暴,廉貨財還廉女色。

六宮無麗服,玄宗罷織錦之坊;

萬姓有餘糧,周祖建繪農之閣。

仁宗味淡而撤蟹,晉武尚樸而焚裘。

漢文除肉刑,仁昭法外;

武王分寶玉,恩溢倫中。

更知唐主頌成功,舞揚《七德》;

且仰漢高頒令典,約法三章。

注解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五帝:伏羲、神農、黃帝、唐堯、虞舜。

宗藩:受封的皇帝宗室。

天潢:皇帝宗室。帝胄:皇帝後代。玉牒:帝王的族譜。

前星:指太子。

據傳,漢武帝登嵩山,帝與左右皆聞呼萬歲者三。

周宣王嚐晏起,薑後脫簪珥以待罪,謂王曰:“妾不才,致君樂色而忘德,失禮而晏起,其罪在妾。”王曰:“寡人不德,非夫人之罪也。”遂勤於政事。

馬後:東漢明帝後。練服:大練之服。大練,粗帛也。

唐放勳:即唐堯。昊天:無邊之天。華封:華州守關的官人。三祝:祝多壽、多福、多男子。

覃:深厚。少海:古稱渤海。四歌:漢明帝為太子時,樂人作歌四章,曰:日重光、月重輪、星重輝、海重潤。

三無: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九有:九州。

指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重輪:太陽光現重疊光圈,吉祥之兆。

聖哲:指東漢光武帝劉秀。

據傳,漢昭帝時,上林有柳樹臥於地,一朝起立,生枝葉,有蟲食其葉而成文,曰:“公孫病已立”,即漢宣帝也。

據傳,宋仁宗母臥榻下生靈芝四十二葉,後生仁宗,有天下四十二年。

禹治天下,設鍾鼓之樂於門,以便群臣百姓向其進言。夏王,禹帝也。

文王伐崇,親係襪解帶。太公問曰:“何為也?”王曰:“今皆先君之人,無可使者。”西伯,周文王之謂也。

馳王驟帝:班固《白虎通》:“三皇步,五帝驟;三王馳,五霸驚。”冠道履仁:王充《論衡》:“人君冠道德,履純仁。”

武王克商,上堂見玉,曰:“此諸侯之玉,取而歸之諸侯。”天下曰:“武王廉於財矣。”入室見女,曰:“此諸侯之女,取而歸之諸侯。”天下曰:“武王廉於色矣。”

唐玄宗初年,曾詔後妃以下,皆不得服珠玉綿繡。

五代時,周世宗重農事,曾建繪農閣,將農夫蠶女之狀繪於閣中。

程璩獻雉頭裘,晉武帝命焚之於殿前,詔天下無得獻異服。

倫:即五倫。

七德:《七德舞》,原名《秦王破陣之樂》,唐太宗製。

約法三章:秦法苛刻,漢高祖乃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者及盜抵罪,餘悉除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