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美好的舊時光(4)(1 / 2)

一拆就涼

北京什刹海街區要建空中胡同,相連的地安門街區要建下沉胡同。中軸線上的改造,現在已經開始了。這次倒說不是拆遷,老居民走和留全憑自願,就說是要保護文化,和大運河申遺也有關係(什刹海是大運河北終點碼頭)。不過,怕就怕一改造,原來熱鬧的地界,變得冷清,沒人去了,這在北京是有先例的。

頭一個著名的失敗案例是平安大街。這條街和長安街完全平行,東西向貫穿北京,東頭是人氣興旺的東四十條,西頭是與西四一步之遙的平安裏大街,中間貫穿的就是著名的皇城根。平安大街和長安街中間,就隔著故宮和北海。全中國都知道皇城根老北京,結果就改造了。街道從10米寬拓成30米,原來拐彎的地方也捋直了。兩側建起了密密麻麻的仿明清建築,當時吹牛說,這是《清明上河圖》再現啊。

這條街1999年完工,到現在還冷冷清清,想象中的繁華商業沒有出現,道邊商店,關門的比開門的多。唯一的變化是,這條街堵車堵得和長安街有一拚。

為什麼呢?因為改造的時候想得太多,又想搞個熱鬧的商業街,又想緩解交通,沒想到兩者不可兼得。老實說,這種雞飛蛋打式的思維在北京的各種改造中屢見不鮮。然後呢?為了交通,路上好幾排欄杆。為了商業,7公裏長的街道上,9座過街天橋變成了2座——因為天橋上的行人,隨便能看見院子中的狀況,不能多修。最後,人們還得走斑馬線。花完大價錢折騰後的結果是,想逛街的人沒法逛,過馬路太不方便。想吃飯的人沒法吃,很難找到停車位。所以這條街,就成了道路熱鬧非凡,兩邊無人問津的大街。北京人說這條街,是鑲了假牙的大街,假牙專指路邊的假古建。

另一次失敗的改造是前門大街——大柵欄的改造。大柵欄人人都知道,老北京逛街和觀光客逛街都要去的地方。這一帶全聚德老店、都一處燒麥、瑞蚨祥綢緞、盛錫福帽子店、功德林素菜、亨得利鍾表、大北照相館……各種名店鱗次櫛比,行人摩肩接踵。當然,這裏還是著名的大碗茶誕生地。哪位名角在哪兒吃過消夜,哪個小飯館是梁實秋寫過的地方——那都是曆曆在目的。

結果,不到兩年工夫,全變了。老房子拆掉,全蓋仿的,最糟糕的是,用的是完全現代化的材料,諸如水泥鋼筋之類,然後蘋果、耐克等等洋品牌進駐。老字號留下的比較少,小店都搬遷了,大店又不想回來。到了,去的人全覺得上了大當了,還是老外比較委婉,給出的評價是:這是北京城裏修了個唐人街。這話不是高級黑嗎?

一拆就涼,一改就蕭條,快成了規律了。

當然,還有許多其他的地方,改了不如不改,折騰了一遍的後果就是,原有的細節、那些吸引人的感覺,倏忽不見,曆史感隨之而去,和隨便哪個小城鎮比,也沒區別了。

人人都會犯點錯,都有考慮不周全的地方。對於一個決策者來說,可能他決策了一百件事情,就這件出了差池,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完全可以原諒。但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沒了的就永遠沒了。這隻能說明城市倒了大黴。假牙鑲上,唐人街立上,完全不可逆轉。

所以,這次改造地安門大街的什刹海,反對的人也不少。但是……還是執意改了,和以前一樣信誓旦旦。其實在這個那個的驅動下,癮頭一上來,非要改誰都攔不住。可惜了,後來的人,就瞧不見那個原汁原味的城市了。

誰才是真正的“北漂”?

每當春節臨近,就有一種惶惶不可終日的感覺。周邊朋友同事紛紛淘換火車票了,這意味著他們即將回家。到了那個時候,這座為幾千萬人準備的城市,將變得空蕩和無所事事,活像一條買肥了的褲子。餐廳關門、洗衣店關門,甚至商店也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