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哪兒?北京!
我不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父母都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來北京的,也就是說,我算是個移民二代。
正因為是移民二代,所以對北京的認識稍微平和一點。現在來北京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都覺得北京人有這樣那樣的特權;而生活在北京的“土著”們,心裏也有著許多的抱怨。在我看來,這很正常。等到新移民的後代們長大,他們的心態也會變化,他們很可能會站到他們的父輩所反對的那一麵去。屁股決定腦袋,誰都願意為自己的利益說話。
在北京生活了幾十年,一直想寫一本關於北京的書。不是那種老先生、老北京的回憶式的書,不是那種蟻族、北漂的憧憬式的、奮鬥和征服式的書,而是一種記錄。記錄一下這些年城市的生態變化,也記錄一下形形色色在北京生活的人的心態。很多東西在消失,現在不記錄,過些年可能就會被徹底遺忘,至少會在記憶中走樣。
這是一個變化著的北京,不管你願意不願意,它都在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無法遏製。比如我住的地方,十年前還是遠郊,樹木蔥蘢、群鳥飛翔,有著北方農村特有的陽光和粗獷,連道路、商店都顯得那麼原生態。現在完全不同了,高樓別墅成群、人員密集、天天堵車,而且就要修建地鐵了。我不喜歡這樣的喧鬧,但我卻無法製止,每個人都不該因為自己的喜惡做出善與惡、是與非的判斷。追到根兒上,我也是改變這種原生態的因素之一,隻不過來得早些罷了。
所以,我就想寫這樣的一本書,也想讓這樣的書,成為一種敲門磚式的工具。那些打算來北京,或者了解一下北京的人,看了這本書,至少有個初步的印象,也多少有點能用得上的東西,對這個城市的氣場,它的有趣和無趣、可愛與不可愛,對它的溫情和嚴峻,有一個初步的感受。隨著文章一篇篇敲出來,這樣的想法越來越明確。期望它也能給那些準備涉足北京的朋友,一點參考,一點粗疏的、初步的印象。
突然想起一句話:你要是愛一個人,就讓他來北京;你要是恨一個人,就讓他來北京。
這話以前是說紐約的,現在北京也具備了這樣能力:愛恨糾纏,操縱人生。
很多人會把北京當作一個跳板。對有野心或者向往開闊人生的男女們來說,北京隻是一個車站。我身邊的朋友,有很多去了加拿大、澳大利亞、歐洲和美國,在那裏定居下來。有的和我一樣,是從小的朋友、同學,也有的來自四川、東北、陝西、廣東。這幾年趨向尤其明顯,他們大把大把地告別、消失,把異鄉做家鄉,在微博和微信上講述著他們的快樂。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快樂。
這個城市有太多的留人和不留人,有太多的夢想和無法滿足的欲望,有太多的選擇和眼高手低,所以也有太多的糾結,讓人剛自豪五分鍾,就能自卑上一整天,讓人快樂短暫,鬱悶悠長。
當然,因為人多,這裏還會有各種爭搶,主動的和被迫的。這就是這個城市的味道。
這是哪兒?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