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一力降十會(3 / 3)

一聽張飛這話,曹操的心不由就提了起來,這廝說話的口氣明顯不是對待友軍的,眼下荒郊野外,這要是被下了毒手,屍首往野地裏一扔……

“張飛,你要怎樣?”曹操握緊了手中的劍,冷聲問道。

“嗬嗬……不怎麼樣,隻是想請你隨我去宛城一趟,等你放我二哥回來,我自然會放你歸去。”

“……我若是不肯跟你走呢?”

“那你恐怕就要吃一些苦頭了。”張飛說完就準備上前來拿曹操。

“翼德,稍安勿躁,且讓我勸勸曹使君。”一人上前攔住張飛道。讓曹操感到驚訝的是,脾氣暴躁的張飛竟然忍住了。

“曹使君,在下廖立,這廂有禮。”

“廖先生客氣。不知有何指教?”

“曹使君,識時務者為俊傑,昔日曹使君逼迫我家關將軍為你效力,今日我家張將軍不過也是以彼之道還之彼身。曹使君放心,隻要我家關將軍安全回來,我家主公也必不會為難曹使君。更何況眼下曹使君孤身一人,難逃生天,又何苦自取其辱?難道曹使君覺得能在我家張將軍馬前走上幾個回合?”

“……”曹操心裏那個氣呀,可廖立所言又都是事實,自己中了人家的埋伏,一通亂箭就可以要自己的性命。眼下真是我為魚肉,人為刀俎,不低頭不行啊。可恨當初自己一時心軟,放過了劉備一夥,早知道就應該憑著被關羽所惡,暗中找人除了劉備,也不至於今日自己有這一難。

……

曹軍遇襲的同時,劉表、孫策不約而同的下令緊守營盤,不可輕動。直到戰事進入了尾聲,劉表才下令全軍撤退,返回荊州。聽到劉表下令撤退的命令,荊州諸將都有些以為自己聽錯了。之前按兵不動還可以解釋為防止中了朝廷聲東擊西之計,可現在又要撤兵,難不成主公已經和朝廷達成了和解?

死道友不死貧道,既然劉表要撤兵,荊州諸將即便心有疑惑,也不會反對。唯有劉備感到此時退兵有些不妥。找到劉表提醒此次撤兵需要謹慎,防止朝廷出爾反爾。劉表表麵同意了劉備的建議,順勢便讓劉備先率部撤退。

劉備不由暗中叫苦,後悔自己多事。先撤退,就意味著他要先去趟雷,朝廷要是真有什麼埋伏,受損失的肯定就是自己。隻是提醒小心朝廷的話是自己說的,這時候也不好反悔,隻能硬著頭皮率部先撤。

為了防備突如其來的埋伏,劉備將斥候派出去很遠,可問題是他還是中了埋伏。埋伏荊州軍的倒不是朝廷的官軍,而是江東的人馬。

萬幸中伏的是劉備軍,而不是荊州軍,遭遇伏擊以後劉備軍並未一觸即潰,四散而逃,而是固守待援,等候身後的荊州軍趕來支援。

既然是奇襲,那人數就不可能太多。孫策帶的人皆為江東精銳,但劉備手下的人馬也不是泥捏的,在經過初期的混亂之後,穩住陣腳,防守反擊,偷襲的江東軍反倒開始有些撐不住了。

“該死的,怎麼回事?這支荊州軍的反應倒是迅速。”孫策見戰鬥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不由納悶道。

“兄長,失算了,中伏的不是劉表的荊州軍,而是劉備的人馬。”

聽到周瑜這話,孫策心下了然,精兵那都是打出來的,荊州軍安逸了太久,故此戰力低下,而劉備手底下那幾萬人都是經曆過戰陣的,那戰力自然不是荊州軍可比。可惜自己這回帶的人還是少了些,要不然非要跟劉備分出個勝負不可。

“兄長,事不可違,還是早作打算吧。”周瑜見劉備軍久攻不下,出言勸孫策道。

孫策對周瑜一向言聽計從,聞言下意識的點點頭,不料此時他卻看到了對麵出現的劉備身影,當即對周瑜說道:“公瑾,擒賊先擒王,看為兄取那劉備性命。”

“兄長且慢。”周瑜聞言急忙伸手抓住孫策的馬韁,“兄長,這劉備此時殺不得。”

“為何?”

“兄長,要謀荊州,這劉備不可或缺,還請兄長暫忍一時,免得壞了大事。”

就在周瑜勸孫策的工夫,劉備也已經被人護著退回了中軍,孫策見戰機已失,隻能遺憾的搖了搖頭,對周瑜說道:“公瑾,咱們走。”

“好,兄長先行,小弟隨後就到。”

等到劉表聞訊率部趕到的時候,戰鬥已經結束,劉備正在讓人打掃戰場。劉表一見劉備,連忙上前關心的問道:“玄德,沒事吧?可知是何人來襲?”

“兄長,是江東人馬。小弟在混戰中看到了孫策本人。”劉備連忙答道。

“孫策小兒……”

“兄長,還請盡快返回襄陽布置防務,孫策今日沒有得手,來日必會攻打荊州。”劉備急聲提醒道。

“玄德放心,愚兄回去就會讓德珪注意防範,你回宛城以後也要小心,切記莫要與朝廷人馬發生衝突。”劉表也叮囑劉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