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了及時的振災銀、和施粥棚。可此大雪卻是連著下了七天才有所減小。此時的京都災民也越來越多的湧了進來。
恒王府跟慶王府,兩府也在不停的較著暗勁,各自為在百姓心中贏得個良善的名聲。這施粥的濃度,每天都在不停的比著。
有百姓發現恒王府今日粥較濃,就會先跑去了恒王這邊的粥棚領粥。隔天,再一看慶王的比較濃。又會先去了慶王處。
在災民一天多似一天的日子裏,這粥的濃度雖不錯,可架不住每日銀子如流水,漸漸的粥稠度也開始有了下滑之勢。
為了維持著粥棚正常供濟。各王府的王妃側妃,更是卯足了勁頭添著私房進去。這大筆的開銷,自是少不了娘家的幫扶。
可就算這樣,糧米也有盡的時候。
這京中糧鋪的糧米早有些供不應求,加上大雪封路,外地的糧米不好進。很快,兩府眼看就要陷入了無糧米可用的境地。
為奪最後一點米鋪存糧,兩府在對峙米鋪時,雙方人員差點大打出手。慶王更是率先一步以比原價高二倍的價錢,將糧米全部收入囊中。這樣一來,恒王府徹底陷入了無米可用之地。
恒王緊急的找來府中謀士相商。一些個精明謀士,有人悄聲的跟恒王出了一個主意。
恒王一聽,立時半眯了雙眼。點了點頭,並於當日下響著人送信一封去了西北大營。
而他則卻去到了齊寶來最為豪華的包廂裏等著那人前來。
待一著正六品武官服的男子來到包廂。給他拱手相禮後。恒王連連讓他落坐,並親自為他斟酒一盞。
待酒過三巡。恒王又順著說了幾嘴近來的困饒。說到因缺糧輸給慶王之處,更是連連歎息。
沒想到,坐在對麵之人,立時就拍著胸鋪打著包票,說此事他能解決。
恒王一聽,問他如何解決。他卻說可相借糧草暫頂一下。
彼時的恒王見時機已成熟。頻頻親自動手給他斟酒相謝,並說道已著人前去了外地運糧。承諾著介時一定能及時補上這軍糧,不會讓他被發現,受了軍戒!
男子已喝得五分醉了,又得了恒王給的承諾。趕緊的一個起身叩首。說此事,他這就前去相辦,定不會讓他輸給慶王。
兩人商量妥後,又推盞兩杯。恒王起身親自拱手相送。男子得此大禮,立時腳步打飄的走了出去。
見來人步履虛浮的出了包廂。恒王這才詭異的勾起了嘴角……
而析秋這邊,自那日亓三郎晚上進宮後。就很少見他回了府,既使有回府,也是在半夜回來換衣一下,又立馬的出了府。
這幾日雪雖小了,可仍然還在下著。一些地界因著太寒,苗雖有簾子和油布蓋著。也開始有了凍傷之勢。
說到育苗,又因天氣太寒。這幾日倒是有些進展不順。彼時已是深夜,好容易回家一趟的亓三郎跟析秋說了這事兒。
析秋聽了,立時問著他可不可以以碳爐暖房。雖成本大點,可也好過介時無一顆苗能供上的情景。
亓三點點頭,說這個辦法可一試。
介時說完,他又匆匆的去找了鎮國侯相商。從府中又一次的拿出了大筆的銀子去買碳給苗供暖。
當京都人人都在為著振災救災之事而焦頭爛額之時。慶王府卻著人來侯府傳了消息,說是寧側妃因著人抬粥時,不慎摔倒,如今已臥了床。
析秋聽說了此事,也知於情於理自己也該去一趟。隨趕緊的去跟明鈺公主稟了此事,又著人備了馬車。
待車至慶王府。析秋最先在婆子的帶領下,去拜見了慶王妃。隨後,慶王妃又著人領了她去謝寧的所在的院落。
彼時的謝寧正一臉蒼白的躺在床上。看到析秋時,暗中輕哼了聲,麵上卻極力裝出親和的樣子,著人趕快搬了凳子放於床前。
析秋上前坐下後,這才著人將那參盒打開,“也不知送了什麼好。隻得送了支參來,還望姐姐勿要生氣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