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和柳宗元同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他們之間有著十分深厚的友誼。他倆同朝為官,韓愈為監察禦史時,柳宗元做監察禦史裏行(禦史的見習官)。他們經常在一起討論政事,切磋詩文,盡管有時爭論得麵紅耳赤,可絲毫不影響他們的友誼。當柳宗元因參加王叔文改革而被貶到永州(湖南省棗陵)做司馬時,許多過去的朋友因此同他斷了往來,但他和韓愈之間的書信卻從沒有間斷,信中傾吐著相互思念的感情,還經常把自己的新作品寄給對方征求意見,對政治、人生等問題也經常交流看法。當觀點有分歧時就展開激烈的爭論。有時為辯明一個問題,往複許多次信件,爭論很長時間。
他倆互相支持。當韓愈因寫作《毛穎傳》而遭到一些人圍攻、恥笑的時候,柳宗元挺身而出,他義正辭嚴地反擊那些嘲笑者說:“你們所喜愛的文章不過是一些模擬、抄襲前人、形式華麗而內容空洞的東西罷了,哪裏能識得真正的好文章!”當韓愈提出了“文以載道”的文學主張,要求人們寫文章要“言之有物”時,柳宗元不僅讚同這些主張,同時還寫了許多論文,進一步充實了韓愈的理論。當韓愈提出了“不平則鳴”的口號,要求寫文章敢於揭露現實時,柳宗元便用自己的寫作實踐積極響應,帶頭寫了大量的“鳴不平”的文章。
柳宗元先於韓愈去世。逝世前,柳宗元給韓愈寫了一封長信,托他關照自己的子女。韓愈接到信後,反複誦讀,淒然淚下。為了緬懷老朋友生前的功績,寄托自己的哀思,他趕寫出了《柳子厚墓誌銘》。
柳宗元死後的第三年,柳州人民為他修了羅池廟宇,並請韓愈為新建的廟宇寫碑文。韓愈欣然接受,很快寫出了《柳州羅池廟碑》,文中充分表達了對柳宗元的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