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的那個淩晨,一切似乎都很寧靜,而河海縣第二醫院二樓的急診室裏卻忙的不可開交,急診室外頭的休息區內已然是煙霧彌漫,劉漢鍾正坐在右側靠門的位置,手上的指甲已經是被香煙熏得焦黃,連他自己都不知道這已經是第幾根了。
劉漢鍾一生忠為老實,是三裏村出了名的好同誌,平日裏幫村裏人挑水芒種,收麥子都是拿過獎的,所以村裏人對劉漢鍾的印象一直都很好,而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他父親劉喜善是老處長的關係,因此三裏村裏的幹部都十分的看好他,一個個都去老劉處長那裏拍馬屁,他的父親聽了當然是很高興。相比另外兩個兒子,劉漢鍾一直都是劉喜善最疼的一個。
一切都是順理成章,手續是由老處長劉喜善一手辦的,通過村裏隊部的決定,劉漢鍾很快就進入了三裏大隊部,做起了會計工作,這對於初中畢業的他來說,還是應付的過來的。隊部的工作都算簡單,遇到不會的,劉漢鍾可以拿去找王村長“請教”。
姓王的村長是一個50多歲的老頭子,在村裏其實沒有多少威信力,他在隊部幹了近十幾年的會計,當時三裏村的村長姓趙,後來由於政治問題,生活不檢點,被縣裏的檢察院帶走了,趙村長一走,村長的位置就落了空了,由於當時隊部人員緊湊,一個會計要幹幾個人的活,根本就沒有多餘的人來當村長,再選會計也太麻煩,於是縣裏麵就決定,由王會計撿這個“現成”。表麵上王村長的這個村長還是做的很有模有樣的,其實要不是王村長老婆她娘家,和劉喜善有親戚的關係,這份餡餅輪誰也不會輪到他,當上村長的那天,王村長說什麼都要請老劉處長吃個飯,交流交流感情。還私下裏塞了紅包給劉處長,劉處長當然死活都不肯收下了,最後王村長激靈的將紅包塞給了跟在身後的劉漢鍾,打開一看,乖乖,千把塊是有了吧。
在王村長的“照顧”下,劉漢鍾的工作進展的很順利,僅僅是五年的時間,劉漢鍾就在村裏通過了投票,當選了那時的村書記,這個消息被劉喜善知道後,自然是很高興,一邊高興還一邊說:“哈哈!我們老劉家,世代為官,這是從唐朝就傳下來的!”此後的劉漢鍾在鞏固了幾年書記的位置後,在政治上竟然又有了上升的趨勢,當選上了附近鎮裏的副鄉長(實際上待遇還是書記級別),劉漢鍾在政治路上順風順水的同時,他的父親劉喜善也終於光榮退休了。不過隻要有了兒子劉漢鍾,劉喜善絲毫不怕自己後半生的事,可意外還是發生了...
事情要從劉漢鍾成為副鄉長第五個年頭說起,12月份的那天晚上,劉漢鍾照常和孫主任他們幾個,從開源大飯店的大門外走了出來,今天是鎮上的針織廠的肖老板的生日(好幾個月就會有一個生日),劉漢鍾是被孫主任硬拉去撐場麵的,以前劉漢鍾剛上任那會兒孫主任確實幫了不少的忙,和他關係一直都很好,於是就應了約,將老爺子“為官而三思”這句話給拋了。今天肖老板看到劉副鄉長都來了,自然是高興的不得了,一個個引薦自己的合夥人給劉漢鍾認識,劉漢鍾今天也不知哪根筋搭錯了,平日裏一向少喝酒的他,硬是喝了整一瓶的五糧液,出了大門自然是找不到北了,在幾個朋友的攙扶下,攔了輛麵的(出租車),劉漢鍾坐上去後,身子頓時感覺舒服不少,然後有說有笑的分別了。
“去三裏村。”劉漢鍾低著頭呼著嘴喊道,他現在已經醉的連頭都抬不起來了。開車的司機也不應聲,車裏一時之間變得異常的安靜,隻有那不定換擋踩離合的聲音。劉漢鍾坐在位置上,用雙手撐著臉,勉強保持做的姿態,可沒過多久他就感覺有些難受,於是便倚著座位一邊的窗戶側躺著,眼睛無意之間掃了一眼窗戶,頓時感覺到一陣不對。自己可就從來沒有走過這條路,三裏村是他從小長到大的地方,進入三裏村的每條路他就是倒著走都不會迷路,可現在窗戶外麵隻有一排排樹木從窗戶外頭一閃而過,劉漢鍾記得,三裏村的路上的樹,很早就被夷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