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音樂是指通俗易懂、輕鬆活潑、易於流傳、聽眾廣泛的、以娛樂消遣為主要目的的音樂,又稱輕音樂或流行音樂。它是伴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工業化的進程而發展起來的。社會的需求,使音樂達到了更廣泛、更方便和更經濟的消費水準(包括家庭音樂消費)。通俗音樂通常以人們的日常生活為題材,更貼近現實。通俗歌曲大都以抒發愛情、離愁、鄉思等人生感受為內容。通俗音樂的娛樂性較強,題材與風格都十分自由,富於變化。它們節奏鮮明而單純,旋律易唱易記,具有較廣泛的大眾性。
20世紀60—70年代的通俗音樂逐漸走向風格的多元化,如各種風格的爵士樂和搖滾樂。搖滾樂在這時還空前地關注了諸如反戰、毒品等社會問題。每種風格都有各自依據的年齡、經濟地位和文化背景而劃分的基本聽眾。
搖滾樂是如何演進的
搖滾樂是20世紀50—70年代從美國流行起來的一類通俗音樂。最早出現的搖滾樂以美國黑人的布魯斯音樂為基礎,稱為節奏布魯斯。這種音樂於20世紀20年代後出現於美國都市。在表現手法上,搖滾樂同其他通俗音樂形式也有區別:首先,搖滾樂以歌手的演唱為主要形式,而不再像爵士音樂那樣以小號、薩克斯管的演奏為主。其次,搖滾樂的主要樂器是電吉他,電聲樂隊編製很小,通常由旋律樂器和節奏樂器組成。最後,搖滾樂不再以即興表演為主要方式。搖滾樂手大多都有自編、自唱、自彈的能力,並按照事先創作好的作品進行表演。
中國當代通俗音樂創作也借鑒了搖滾樂的一些手法,出現了一些佳作。其代表人物和樂隊包括崔健、“唐朝”、“黑豹”、張楚、“汪峰&鮑家街43號”、羅琦、“二手玫瑰”等。搖滾樂以其振聾發聵的演唱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青年愛好者的喜歡和推崇,讓他們在欣賞音樂的時候能盡情宣泄內心的強烈的真實情感。
何謂民間音樂
民間音樂指形成並流行於民間的歌曲和器樂曲,還包括民間舞蹈音樂和民間戲曲音樂。它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過去主要通過口頭的方式流傳。民間音樂的作者基本上是有創作才能的不出名的人,他們往往既是作者又是表演者。民間音樂的音樂語言簡明洗練,形象鮮明生動,表現手法豐富多樣。它最能表現人民的性格、思想和感情,也最能反映民族的風俗習慣、勞動情況和社會生活。許多國家都建立了專門的民間音樂演出團體。作曲家常常吸收、利用並改編民間音樂旋律,用於自己創作的各種聲樂、器樂作品之中。因此,民間音樂是作曲家音樂語言的重要源泉。
關於中國民族器樂你知道多少
中國民族器樂曆史悠久,演奏形式豐富多樣。近代的各種體裁和形式,都是傳統形式的繼承和發展。民族器樂包括各種樂器的獨奏、各種不同樂器組合的重奏與合奏等。不同樂器的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風格,形成多種多樣的器樂樂種。傳統民族器樂演奏多與民間婚喪喜慶、迎神賽會等風俗生活,以及宮廷典禮、宗教儀式等結合在一起,較少采用純器樂表演的形式。民族器樂的實用性使不少器樂曲牌應用於不同場合而產生變化。傳統民族器樂曲都有標題,分為標名和標意兩類。標名性標題是隻給樂曲取名以示甲與乙之區別,它和音樂內容無直接聯係,如《九連環》、《十景鑼鼓》等。標意性標題是以曲名、分段標目和解題等提示樂曲的內容,如《流水》、《霸王卸甲》、《賽龍奪錦》等。民族器樂曲按傳統習慣分為“單曲”與“套曲”兩類。單曲多為單一獨立的曲牌,套曲由多個曲牌或獨立的段落連綴而成;按樂曲的曲式結構類型分,主要有變奏體、循環體、連綴體、綜合體等,其中以變奏體、連綴體最為多見。樂器改革方麵,在統一音律、改良音質、擴大音量、方便轉調、增加低音等方麵有了很大進展,並產生了大型民族管弦樂隊合奏等新品種,在內容和形式方麵都有了新的發展。
歌曲是怎麼分類的
歌曲是由歌詞和音樂結合起來共同完成藝術表現情感的一種聲樂體裁,篇幅較短,易於流傳。歌曲音樂概括地表達了歌詞的意境,與歌詞的內容、結構、韻律吻合。歌曲一般分為有伴奏與無伴奏兩種形式。按照創作方法,歌曲可分為歌和創作歌曲兩類。二者是不可分割、相互影響的。按照題材,歌曲可分為敘事歌曲、抒情歌曲、革命歌曲等。按照演唱方式可分為:獨唱曲、重唱曲、合唱曲。歌曲從演唱方式及人們對歌曲的熟悉程度可分為群眾歌曲和藝術歌曲兩類。群眾歌曲往往在大的集會活動及慶典活動上演唱,反映了人民群眾的理想和願望,以及對社會生活的關切。歌曲的曲調大都以豪邁雄壯居多,歌詞簡單易懂,曲調易於上口,演唱形式為齊唱、輪唱或合唱,有無伴奏均可。藝術歌曲自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盛行的一種抒情歌曲而起,之後各國專業人士均有創作。它的歌詞多采用著名詩詞,歌曲內容側重表現人的內心世界,曲調表現力強,作曲手法較為複雜。
你知道什麼是民歌嗎?
民歌是音樂體裁的一種,是人民群眾在生活實踐中經過廣泛的口頭創作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歌曲藝術。它有三個基本特征:一是始終和人民生活保持密切聯係。民歌的作者和傳唱者是勞動人民,他們通過編唱民歌抒發感情、美化生活,記錄自己的生活和曆史。二是民歌的創作是在演唱、流傳過程中進行的。一首民歌經過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人們的傳唱加工,變得更加完善。如此不斷發展使得民歌具有無比頑強的生命力。三是民歌的形式簡明樸素、短小精悍,易於傳唱,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