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國學不應隻是一種文化產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主義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為此,了解先進文化、學習文化知識,是落實胡總書記這一指示以及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首要環節。
在知識爆炸、信息膨脹的今天,如何用較短的時間獲取較多的文化知識和信息,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這除了學者本身的主觀努力和需要用一個恰當的方法之外,知識信息的載體及其表現形式是否科學、簡明,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麵。有鑒於此,我們采取問答的形式,將浩如煙海的文化知識濃縮到千餘個問答之內,把本要數千字甚至數萬字才能闡述清楚的問題壓縮在數十至數百字之中。這種沙裏淘金、高度濃縮的知識信息表達形式,謂之“快餐文化”,是適應時代要求的一種嚐試。
《當代中國文化1000問》包括文化政策、文化產業、先進文化、傳媒文化、數字文化、文化教育、文學藝術、文化現象、基層文化、休閑文化、服飾文化、體育文化、收藏文化、民間文化、消費文化、餐飲文化、文化交流等十多個門類,基本涵蓋了當代中國文化的主要方麵的知識內容,回答了人們需要了解和學習當前中國文化知識的一些基本問題,可謂是簡明實用的當代中國文化知識小百科。全書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生動活潑的語言表達形式,使之具備了較強的可讀性,特別適合廣大青少年讀者閱讀。
學習和掌握當代中國文化知識,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需要,同時也有助於人們尤其是青少年讀者開闊視野、啟迪心智、陶冶性情、增長知識,還可以促進其語文的閱讀和表達能力的提高。如果《當代中國文化1000問》能給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朋友帶來一些幫助,筆者將備感欣慰。
為了使本書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和權威性,筆者在編撰的過程中參閱了大量有關權威性資料(見書後“主要參考資料”),有些保留了原文的完整內容;有些雖對原文作了修改,但為了保持問答的準確性,未對含義作改動。此外,本書還參考了互聯網上很多關於文化方麵的內容。因此,本書應是許多作者的共同勞動成果,在此筆者謹向被參閱資料的作者和編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盡管筆者在編撰的過程中下了很大工夫,但由於時間倉促,資料所限,本書難免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懇請讀者提出批評意見,以便在再版時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