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西北民族大學古代文學教研室同仁近期有關西北地域文學與文化的研究成果,共23篇論文。
西北在我國古代地域文化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國封建社會最強盛的朝代——漢唐盛世均建都於西北,當時西北先進的文化輻射到全國各個區域,甚至影響到了周邊國家。西北又是中國古代亞洲與歐洲交流的橋梁,是中原文化與中亞各地文化的交接帶,著名的絲綢之路的開通,使西北成為了中國傳統儒家文化與印度佛教文化、西亞伊斯蘭教文化交融的大熔爐。可以說,西北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也有不可忽視的地位。在古代的絲綢之路上,直到今天,依然有燦若繁星的曆史文化古跡,震驚世界的佛教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堪稱其中最耀眼的一顆。西北自古就是中國多民族聚居之地,各民族特色鮮明的文化互相交融,共同創造了異彩紛呈的西北地域文化。
西北民族大學古代文學教研室同仁本著立足於西北,服務於民族院校的精神,充分發揮地域與資源優勢,以傳播弘揚地方文化為宗旨,近年來開展了一係列有關西北地域文學與文化的研究,本書就是大家近期研究成果的一次展現。本書所收論文大體可分為三組,三組按照時間先後編排。
秦人早期由今甘肅禮縣一帶開始發展,後逐步東遷,最後秦始皇統一全國,建立了大一統的封建帝國,定都於鹹陽,第一組就是有關秦文化與秦文學的專題論文。第二組是有關唐代文學與文化的論文,同時也兼及到宋代,主要包括對唐代邊塞詩、唐王朝的政治、唐代民族關係、唐代作家、敦煌文獻以及其他曾從軍為官於西北的作家的研究。第三組為少數民族作家研究,少數民族作家作品在傳統的古代文學史著作中常常是簡單介紹,有的甚至忽略不提,這組論文為我們了解這些古代少數民族作家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和資料。
本書的出版得到了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學院領導的關心是本書得以順利出版的保障,在此,向文學院各位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文學院古代文學教研室孫守京老師在籌稿、聯係出版社、編排等各個環節都付出了不少心血,但他卻不願在主編位置署名,這種默默奉獻的精神尤其令人敬佩。
寧夏人民出版社賀飛雁女士擔任本書責任編輯,她在斟酌內容、安排結構等方麵付出了大量的辛勞。因本書為多人合作完成,文稿中存在一些體例不統一的問題,賀編輯在審閱中都一一指出,並幫助修改完善。在這裏,向賀編輯致以真誠的謝意!
延娟芹
2013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