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星期天。張大乾住到軍區的獨棟家屬別墅裏麵正好半個月了。半個月裏,張大乾一直在忙著改進WS-1型蟲形機器人。而周瑤瑤在這一個月裏雖然沒給張大乾找什麼麻煩,可也沒給過張大乾什麼好臉色。張大乾一直悶悶不樂,一直隻能在別墅裏麵和附近範圍活動,而唯一能夠說話的目標周瑤瑤卻是一副生人勿近的樣子。張大乾非常煩悶,自己好像沒有惹到她吧,為什麼半個月來都是這個樣子。再繼續這樣下去……張大乾有殺人的心。
WS-1的改進非常重要。雖然周瑤瑤沒說,她帶來的文件裏也沒有明確的說明自己的任務是什麼。可是張大乾大概能猜測到自己的任務是什麼。自己大概是作為一個棋子般的存在,而這個棋子的利用價值,隻有來自umbrella公司的貸款和自己製作的機器人。umbrella公司的貸款問題自己不知道怎麼解決,而且很明顯軍方要用貸款做文章,自己最好不要有什麼動作。而機器人就是自己能夠插手的東西了。WS-1初次作戰暴露出了各種問題。自殺性攻擊雖然效率高,但是重複利用率低,成本高。隨機方向更改使運動效率降低,平均有效移動距離能耗增加,運動狀態增加不平穩度,控製困難度增加。另外,WS-1結構功能相對單一,在某些方麵應用受限製。例如不能在大波浪水域行動,不能對空等。經過半個月的修改與優化,張大乾終於拿出了第一代蟲形機器人WS-1的改進型。首先是機載電腦的改進。周瑤瑤這個女人雖然和張大乾互相看著不順眼,但是不得不說她在計算機方麵和自動控製方麵比張大乾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機載電腦係統更換了響應和處理速度更快的硬件係統,軟件係統則是由周瑤瑤按照張大乾的要求來重新設計的。機器人的硬件驅動程序還好,因為機械動力、控製係統本來就是張大乾自己設計的。但是係統軟件編寫張大乾就是一抓兩個瞎,尤其是涉及智能係統的機器人視覺、智能敵我判斷、通訊方麵什麼的。因為這些東西不是簡單的編程就能解決的,神經網絡、專家係統、模式識別等等東西都是屬於人工智能方麵的東西,沒有長時間鑽研這些東西,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進行設計。更不用說大部分人都還以為隻有影視作品裏麵能夠媲美人類智慧的軟件係統才能稱為人工智能。其實能夠媲美或者超越人類智慧的人工智能被稱為強人工智能,現在還沒有任何一個人或者組織能夠設計一套強人工智能係統。畢竟強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發展的終極目標啊。現在的人工智能還隻能停留在初級階段。周瑤瑤能夠做到這種地步,已經算是國內的頂尖專家了。不,如果她是在高校或者企業裏麵,她甚至算得上是領軍人物。
WS-1A——蟲形機器人輕量化型號。將不必要的負載設備拆除之後,又將機器人的骨骼材料替換為輕型材料。身體大小減小到原型機的2/3,有效載荷降低到5公斤,但是速度提升到了80公裏每小時。定位於偵察、騷擾、小規模破壞、突襲。
WS-1B——火力加強型。拆除不必要裝備,再加裝武器投放設備,如布雷器、投彈器等。布雷器和投彈器設計了專用的安裝接口,隻要在戰前安裝需要的武器設備即可。同時,優化設計後該型號的載重比原型機提高了5-8公斤,能夠攜帶的彈藥量比原型機增加了很多。如果有需要,甚至可以在該機型上安裝微型導彈。
WS-1C——指揮通信型。同樣經過優化設計,加強了逃生能力和裝甲厚度,完全拋棄火力係統,冗餘機載電子係統,增強了紅外探測,加裝被動雷達或加裝主動雷達成為移動雷達站。加強了通訊通道,可以為5公裏圓形範圍內200個單位或30°扇麵15公裏內50個單位提供通訊。並且在人工智能係統的判斷下可以向下級單位自主發出作戰指令。
WS-1D——火力壓製型。加強裝甲,拆除多餘裝備,安裝彈倉和槍械握持把手。新安裝的槍械握持把手自帶激光自動瞄準係統,可以在激光引導下自動鎖定目標射擊,並在目標運動時自動判斷提前量。
WS-1E——工程補給型。拆除武器裝備和裝甲,增大動力輸出和負載重量。然後按需求加裝各種自動化工程器械,如開路、挖坑、建築物破壞、補給運輸等。E型工程補給型體積遠遠大於所有的型號,與原型機相比整整大了2倍。